龙岩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闽西实践”
编者按
《中国人大——印象2022地方人大亮点回眸》2023年3月1日刊发文章《龙岩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闽西实践”》,反映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致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闽西实践”的经验做法。本报现予以转载。
■ 通讯员 傅加斌 《中国人大》记者 赵祯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近年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致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闽西实践”。
织密网络,夯实密切联系群众根基
上杭县才溪镇曾是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毛泽东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如今,才溪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全镇1.6万名劳动力有近1.2万在外经商务工,56名镇人大代表有五分之一异地就业生活。为更好搭建代表和群众“连心桥”,才溪人大创设乡镇人大“1479”工作法,开发“有事找代表”APP,设置“找代表”“政策动态”“互动交流”多个版块,制作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畅通听民意、汇民声的渠道。
这是龙岩市各级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大力弘扬老区苏区传统,织密五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网络,真正实现联系“零距离”“全天候”。
建立健全“三联一述”工作制度,即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市级人大代表联系县级人大代表、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联系原选区选民以及市人大代表回原选举单位述职、县级人大代表回原选区述职的履职活动,并将每年8月定为“代表联系月”,开展集中走访联系。仅2022年,全市有8755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走访联系选民30807人,收集各类建议意见2603条,为群众办实事502件。
构建线上线下平台体系。出台《关于全市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十有、三公开、四平台”建设规范,实现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动村居片区、园区、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代表工作室”建设扩面提质。比如,长汀县新桥镇人大积极延伸联系链条,在北京、广东成立驻外代表工作室,在意大利成立“在外乡贤民情联络点”。
创新机制,激发密切联系群众动能
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代表作用更凸显。2019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从乡镇人大入手,将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纳入行使决定权范畴,制定《关于乡镇人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提炼出票决制“闽西实践”和“1433”工作思路,在福建省率先实现乡镇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全覆盖、常态化。
在此基础上,票决民生事项逐步向县级人大推开,将民生实事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监督权交给人大代表行使,构建起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
龙岩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1030”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即在每年的代表建议中确定10件重点督办建议,由市政府副市长领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督办,确定30件由常委会委员督办。以“1030”为抓手,通过“面对面”沟通协调、“点对点”跟进落实,以点带面提升建议办理整体质效,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赓续闽西红色基因,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闽西实践”。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探索健全代表工作方法,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提高代表工作水平,脚踏实地将“才溪乡调查”精神发扬光大,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