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永定古竹乡:
闲置撂荒地喜变“致富田”
■通讯员 黄秋萍 张威
“这里的土地疏松、肥沃、湿润、富硒含量高,特别适宜种植烟叶,首期种植烤烟240亩。”近日,走进永定区古竹乡古竹村河凹背的烤烟种植基地,一垄垄烤烟纵横交错,绿油油的烟叶长势喜人,村民苏钦海正在田里忙着给烟田拔除杂草。然而这里过去曾是杂草丛生、撂荒多年的撂荒地,如今却变成了“致富田”,这是古竹乡在发展产业推进闲置土地复耕复种的缩影。
近年来,永定区古竹乡在深入开展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改革试点工作中,认真理清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情况,积极探索农村闲置耕地、山塘、学校等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注重多重盘活方式结合,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我们围绕‘烘烤设施建设+抛荒地流转’的理念,在闲置的土地上做足文章。”古竹乡党委书记江櫼表示,经过实地踩点走访,古竹村河凹背抛荒地以及溪口村废弃的制锅厂成为首批“改造对象”。2022年,古竹乡通过申报乡村振兴项目,在永定区烟草局、农机站的大力支持下,投入240余万元,在全乡新建48座烤房,目前已完成16座,烤房建设好后可以就近满足古竹、大德、瑶下、坪洋、蛟塘等5个村烟叶及其他经济作物烘烤需求。
“新建的烤房是利用生物质燃料和智能系统操作,加火、调温、调湿……烤房内一切数据都可以在外监控,省时省力,既环保又省工,而且盘活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烘烤条件的改善,提升了烟农的信心。”乡长卢荣富表示。
为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古竹乡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登记,摸清撂荒面积。同时,召集村两委、党员及部分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采取土地流转、大户种植、代耕代种等方式,让沉睡的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我们整合零散的农田进行复耕,种植烤烟、水稻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古竹村党支部书记苏永安说,产业的发展不仅鼓起种植户的“钱袋子”,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了他们增收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已与153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约,流转抛荒地240多亩,现正开展土地平整和对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反包租赁’等经营模式,促进村集体、农户‘双增收’,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古竹乡土地流转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