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绿”很是美,美得满生机

群众在种植灵芝菌棒
走过毛主席纪念亭,沿着正在完善中的景观步道拾级而上,记者前往当年毛主席在牛牯扑的另一住所——青山下竹寮“饶丰书房”。一路走、一路看,放眼望去,满目皆绿,金丰大山腹地的林海风景和良好气候着实引人入胜。
边走边听,同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当年毛主席在牛牯扑住了28天,是在永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的环境隐蔽而优美,便于他在休养中静心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1952年11月2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曾报道过中央政府和福建省政府拨款修缮在福建的革命遗址一事,“永定金丰大山毛主席休养地”赫然在列,当时这个休养地还是指现在的毛主席纪念亭。
而说到休养,广义地讲,其实整个牛牯扑、下山村乃至岐岭都是休养的好去处,这里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更让人凝思聚神。红在绿中,绿引红潮。据赖万良介绍,仅去年来岐岭开展红色研学者就达10万人次。目前,已请旅游规划专家帮助策划设计牛牯扑3A景区旅游标识。同时,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也已逐步跟上。
红色研学热增强了当地干群发展绿色产业的信心。以下山村为试点,岐岭以点带面、跨村联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先期启动千亩林下经济示范片开发,主要种植灵芝、铁皮石斛、金线莲等,还建成五百亩重庆火锅底料——野薄荷示范基地。
在沿着进牛牯扑的老路打造的林下经济示范片,村民们正抓住春和景明的好时节,挑着灵芝菌种上山种植。耀荣家庭农场负责人赖耀荣作为牛牯红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正在一旁指导种植。“我入股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像灵芝,一年可收两次,很有前景。”赖耀荣说。而据陈增銮介绍,目前已有30多户农户以帮扶资金、租金等入股,若分红收入加帮工收入,户均每年可增收六七千元。
而通过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游,是岐岭推动以绿生金、兴业富民的又一着力点。该镇引导现有果园进行旅游开发改造、农田发展农时体验,新打造葡萄、柚子、百香果等3个特色采摘园和垂钓基地,将水果产业从单纯的果品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休闲旅游功能拓展,让“绿满生机、乡村振兴”的画卷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