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春光满人间


□ 梁德荣

在南方的野生植物中,不能不提到垂柳。南方地区水多树木也多,除了榕树、木棉等,垂柳也是平常多见的树种。每当春光明媚时,柳絮飞扬,宛若轻烟,景色格外迷人。那随处可见的杨柳依依的美丽景象,令人陶醉。

垂柳,别名水柳、垂柳、清明柳,人们最喜欢称它为“杨柳”,属于高大落叶乔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植历史。据传,柳树得名源于柳树的头木作业法,即古人采伐柳树的枝干后,发现柳树萌枝能力特别强,在茬口处能够萌生新的枝条。每隔几年便伐取枝干利用,留其树桩,以利再生,于是称其为“柳树”。因“柳”与“留”同音,柳树又名“留树”。柳树易栽,也易活,由于生命力极强,温暖湿润的岭南地区,是它们生长的好地方。而且长得很快,十几年下来,树高可达10多米。柳丝条条,迎风摇曳,千种风姿,万般风情,棵棵垂柳是最养眼的风景。

南国的奇山丽水,滋养出了无数繁花秀木。爱水的垂杨柳,自然会认雨水充沛的南方为立足生长的故乡。无论是在每座村庄前都有的荷花池塘,还是在四季奔腾的河边溪畔;无论是在幽静休闲的公园,还是在城区的马路旁……都有垂柳如织的风韵,有垂柳华丽翠烟的倩影。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受着千百年来的风吹日晒,雨侵霜冻,见证着岁月变迁,见证着大地的沧桑巨变。

有人说,垂柳历来都是树中之淑女,飘逸,娇柔而不媚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垂柳的喜爱确实是直接而热烈的。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诗赋文。“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垂柳》,杨柳的妩媚尽入诗中。而白居易的一首《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那翩翩柳影,惹出多少人间情思。垂柳走入人们的心灵、融入人们的灵魂,滚滚红尘梦里,总有垂柳洒落的袅袅清韵和绵绵诗意。

垂柳多婆娑,杨柳醉春光。柳树被誉为诗人的树、情人的树、别离的树、景观的树。有一首地方小曲《再见杨柳》,可谓字字珠玉,句句动情。“柳丝风中特别柔,无奈春风不为情留。情人蜜语时常在耳边,可惜心曲非因你轻奏。柳丝叫江水慢慢流,无奈流水不肯再回头。情人示爱含情在折花,分手偏偏折枝柳。谈情不再向着垂杨柳,不想你添上点点忧。回头再问垂杨柳,可知你怎么会消瘦?雨中柳丝彷似特别愁,情泪点点叶上流,情缘结问谁为你解,春风不知你消瘦”,由杨柳到艺术的创作和享受,人们可真的做到了极致。

作为万千物种的一种存在,垂柳别样的风姿和韵味,给了人们无限的喜爱和遐想。伴随浪漫春光,看看身边的垂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和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