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里的采茶序曲


□ 融媒体记者 傅长盛 通讯员 彭绪荣 图/文

4月10日,雨霁初晴,千山苍翠,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上杭县古田镇蛟潭高山茶园迎来了今年开春第一次采茶,茶园里到处欢声笑语。蛟潭村党支部书记官奕清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大约可采茶青10余万斤,可制茶2万余斤。

蛟潭村距古田镇集镇约30公里,人口仅300余人。这里平均海拔1086米,四季阳光充足,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极为适合种植高山茶。可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蛟潭村早年只能抱着生态“金娃娃”发愁。

从2003年开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利用原有的荒山、坡地开发种植高山茶,开始引进种植铁观音。村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起了茶叶加工厂7个,年产茶6万多斤,培育了1家茶业龙头企业、12家茶业经营主体,70%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一片茶山,带动全村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茶树品种从最初的铁观音,发展到如今的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福云6号、白芽奇兰等多个品种,制作生产出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产品。从当年的种茶树、卖茶青、粗加工到如今的生态茶园、茶叶精加工,把茶产业融入到文旅产业之中,蛟潭村高山茶附加值也一路提升。村里按照专家组编制的《蛟潭高山茶标准化操作流程》,组织村民开展种茶、制茶操作技能,乃至管理和销售的现场培训,增强科学种茶和品牌意识,发展中高端茶品。

目前蛟潭村茶园种植面积已达1300多亩,每年茶业产值近800万元,一片青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茶叶销售网络也伸向福州、厦门等省内城市,以及北京、广东、广西等省市,深藏于山中的 “蛟潭高山”茶名气也越来越大。村民林路生当年种下第一棵茶树时还在犹豫,如今,他家已种植了40多亩茶树,每年茶叶收入10多万元。 在蛟潭村的示范带动下,一山之隔的桂和村也发展了500多亩高山茶园。官奕清希望两个村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让高山茶品牌更响亮,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