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童乾娣:
十六年如一日守护重残丈夫的“晴天”
在武平县桃溪镇江坑村有这样一位村民:她任劳任怨,从不抱怨生活的苦难,十六年如一日照顾重残的丈夫;她意志坚强,一人撑起了一家老小全部的生活重担;她忠厚善良,鼓励孩子用心学业,培养出清华大学高才生;她入选了2021年福建省孝老爱亲好人榜、2022年中国好人榜……她就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村民典范”童乾娣。
17日,笔者来到桃溪镇江坑村童乾娣家中,她落落大方地迎请我们进门,提起往事她又面色凝重。
“2006年12月17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童乾娣回忆,那一天下着大雨,莫名地感觉坐立不安,没想到“噩梦真的来了”,丈夫兰洪养在外出跑运输途中,雨天路滑,不慎同车子一起坠入离路面40多米深的山坡下,经武平县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救治,虽保住了性命,但因伤情严重,导致胸部以下都不能动弹,不但无法站立起来,而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断,为兰洪养治疗时已经债台高筑。童乾娣每天不仅要忙于为丈夫穿衣喂饭、端屎端尿,为了维持生计,兰洪养刚出院时,她必须要一边照料丈夫,一边到田里做农活。兰洪养因长时间躺在床上,身上长了褥疮,伤疤好了又长。看着丈夫饱受痛苦,童乾娣强忍着泪水一遍一遍地给他擦药,过度的劳累使她喘不过气来,沉重的负担压得她直不起腰。
“身体的累是次要的,主要是心理负担重。”当初向亲朋好友借了3万元治病时,有人说她“只借不还”,童乾娣坚定地表态“我一定会还清”,这么些年来,童乾娣料理好家务事后就抽空去做工,同时家里还饲养了一些鸡鸭兔等着卖了攒钱还债。
幸而好政策像及时雨,缓解了童乾娣一家的大难题。2015年,江坑村将她家列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和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有健康扶贫,兰洪养的医疗费省了许多,政府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易地搬迁,我们终于住上了新房,2017年也脱贫了,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童乾娣感激地说。
提及当时最让童乾娣操心的还有三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最大的才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八岁,家庭的大大小小全部事务都压在了童乾娣一个人的肩上。
“一切为了孩子,我一个农村妇女啥也不懂,只知道无论如何要扛过去,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培养好。”童乾娣嘴角掠过一丝笑容,“现在苦日子都过去了,三个孩子已经出来工作,我每天就照顾洪养,日子简单过。”
十几年过去了,童乾娣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大儿子2014年被清华大学录取,女儿被闽南师范大学录取,二儿子2017年被广东省工业大学录取,如今都已毕业参加工作,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这么多年来,她任劳任怨地耐心、细心照顾我,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我内心对她的亏欠和感激了……”兰洪养半躺在靠椅上,时不时地紧蹙眉目,克制着身体疼痛引发的颤抖,额角已沁出汗水,童乾娣见状立即上前为他擦汗。
“他现在因发炎正吃着药,没用就得带他去医院挂瓶,这十几年老是这样,反反复复发炎跑医院。”童乾娣说,“他的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我最多离开他半天去做农活,时间太长,会担心他。”
“我这辈子,有你便是晴天。”兰洪养对童乾娣坦言,“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你!”童乾娣略显羞涩,“一家人,互相扶持是本分。”
话音未落,童乾娣起身为兰洪养加了点热水,其间丈夫的目光一直落在童乾娣身上,深情款款,好似有道不完的情……
(通讯员 邱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