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闽西早期革命的摇篮之一
上杭庐丰东一区九堡平民学校

上杭东一区九堡平民学校开学留影
□ 周继章
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康小学,是一所有300多名学生的学校,其前身是“东一区九堡平民学校”,具有94年的光荣历史,被誉为“红色学校”,是闽西早期革命的摇篮之一。对于平民学校的创办过程,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学校的创办人蓝维仁和蓝为龙是堂兄弟,他俩都生于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济村水尾的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春,21岁的蓝维仁和15岁的蓝为龙离开父母,一同前往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求学。此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爱国学生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潮流汹涌澎湃,他俩和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血,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1924年,兄弟俩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左派组织,坚决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而后加入了党组织。同年秋,他俩和同学张楷等20余人,利用暑假期间回乡组织“新剧团”,在县城和庐丰圩上演《孔雀东南飞》等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剧目,传播革命思想。
1925年夏,兄弟俩从集美学校毕业,回到了家乡。两人看到家乡的贫苦农民常遭受地主恶霸的欺凌,备受不识字之苦,同时党组织也有指示,要求他们在贫苦农民的孩子中播撒革命的种子。1926年3月,他们邀请集美同学蓝树荣、蓝鸣岗、蓝晓坦等创办了“东一区九堡平民学校”,校址就设在丰康的中心所在地——七厅里,即现在的丰康春蕾小学所在地。
学校创办之初,就吸引了丰康、丰济、丰乐等周边各个大小村庄里近30名优秀青少年前来求学。教师们一边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和年龄较大的学生共同探讨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革命真理。同时,还组织学生排演文艺节目,利用节日、圩期走出校门演唱,先后演出《赌钱嫁妻》《鸦片之害》等歌话剧,演唱反帝反封建的歌谣:“六月割禾真辛苦,点点汗珠滴下土,哎哟哟!点点汗珠滴下土……豪绅收租真太过,把我谷种抢走了,哎哟哟!把我谷种抢走了……”此外,还秘密出版了《C.P》《C.Y》两种刊物,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控诉地主豪绅、反动官僚黑暗统治的罪恶。
这座新型学校,深得劳苦大众的赞扬,同时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联珠学校校长蓝奎周是个大劣绅,他与尊三学校校长蓝志詹等相互勾结,煽动学生发难,叫嚷要打倒平民学校。可是平民学校深得民心,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到1928年,已发展到有300多名学生的规模。许多学生由此走出校门,积极投身于广阔的革命天地,走上了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各方战场,其中有的革命者还在革命斗争中成为领导者,在各方战场上成了指战员,叱咤风云于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福建省原副省长蓝荣玉、铁道兵部原副司令蓝庭辉就是在此读书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据不完全统计,在闽西早期革命时期,在此读书的有50名学生后来成为烈士,他们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