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钟亮生:“头雁”领航 锻造“蜂王”路


□ 通讯员 邱晓丽 练一诚 兰秀连

4日,笔者来到位于武平县万安镇上镇村的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一排排整齐的蜂箱上,蜜蜂簇拥成团、来回忙碌着。钟亮生仔细打理着这群蜜蜂,一边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把“头雁”项目中所教所学所看的优秀案例吸收应用。

去年8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钟亮生是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头雁”项目培训。通过培训,他对合作社未来该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这半个月线上线下的培训,学校安排的课程特别的丰富,让我们的收获非常大。老师给我们的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结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同学,线下的现场教学,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我相信这次培训的收获,以后都会应用到我们自己的产业上,让我们的产业做得更好。”钟亮生说。

钟亮生是一名退役军人,自1997年退役以来,不忘军人本色,艰苦奋斗、自主创业,从一名普通退役士兵成长为当地有名的“蜂王”,其间,他同样经历了失败、挫折。2006年,钟亮生开始从父亲手上接过养蜂事业。“养蜂之前,我认为养蜂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一是养蜂不要去喂,第二是平时管理的时间也比较少,认为随便养蜜蜂,都可以把它养成功。”钟亮生说。

然而,2008年一场大雪,钟亮生的蜜蜂冻死、饿死了不少,只剩下20多箱,严重打击了他养蜂的信心,也改变了他对养蜂业的粗浅认识。

养蜂事业还没起步就“夭折”,不服输的他更是下定决心要重新开始,把养蜂产业做好。“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咨询农林大学专家教授,到老的养蜂师傅那学技术。”钟亮生说。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总结摸索,钟亮生把二十几箱蜜蜂又发展到800多箱。2010年,他成立了武平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主动提出和武平县残联合作,通过合作不断吸纳残疾人加入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蜂种、传授养蜂技术并回收蜂蜜,解决蜂农销售后顾之忧。

2010年底,合作社的发展日见成效,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随着残疾人的不断加入,回收的产品越来越多,垫付资金支出大,另外加上新厂房的投资建设,合作社出现了资金链断层。在银行贷款难、资金欠缺的种种压力下,钟亮生克服一切困难,毅然把养蜂做成了当地龙头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

“到现在为止,我们直接帮扶了192名的残疾人加入我们的养蜂产业,辐射全县1000多人通过养蜂就业致富,我们武平蜂蜜也获得了国家地理证明标志。”钟亮生说,“现在我们也在扩展抖音直播等线上业务,相信武平蜂蜜产业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