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法院:
聚焦民生案 执行不停歇
□通讯员 黄水林 李晓芳
连城法院的干警利用刚过春节人还未外出的有利时机,开展“司法为民,保障民生”集中统一行动,聚焦涉工资、赡养费、工伤赔偿等民生案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知道“他们的‘账’有人记得,法律能为他们撑腰”。
春节执行不“打烊”,保障民生不停歇。行动中,连城法院派出干警20人次,促成执行和解4件,达成和解分期履行金额20万元;执行完毕2件,执行到位金额10万元,发放款项10万元,有力保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执行公告显威能,让“躲猫猫”的人没面子
李某与罗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罗某始终不履行义务,反而与法院玩起了“躲猫猫”。一方面是申请执行人生活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是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不出现,执行一度陷入困境。
为此,连城法院干警深入调查,了解到被执行人“好面子”的特点,于是在年初五这天,来到他家门口,“高调”张贴了一份“关于敦促执行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公告”。罗某女婿看到公告,为了不引起亲戚朋友议论,并减少影响,顾全岳父的面子,主动代被执行人罗某履行了1万元,并表示将会积极敦促其岳父履行后续债务。
拒执罪威慑促履行,让“有钱不还”的人知敬畏
2021年,赖某等人在罗某的家庭地瓜作坊工作,其间罗某拖欠赖某等8人工资共计10万余元未付,赖某等人向法院申请执行之后,罗某关闭了作坊并外出打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电话联系,并到罗某住址查找均未果。
年初五时,申请人向执行法官提供线索,反映被执行人已回家过年。闻此,执行法官马不停蹄赶往莒溪镇找到被执行人罗某。起初,罗某仍敷衍搪塞,执行法官调取其微信资金明细,发现在判决生效后,罗某有大额收入却拒不履行,有了这一有力证据,被执行人迫于拒执罪压力当场履行5万元,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分期履行和解协议。
多方联动重释法,让“嘴硬”的人明得失
2019年,曹某驾驶摩托车与吴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吴某受伤,摩托车损坏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曹某负全部责任,法院判令曹某在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外,赔偿吴某医疗费、鉴定费等项11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曹某届期仍未履行,经调查发现,曹某无固定收入,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暂时以终本结案。
年初六一早,申请人向执行法官提供线索,表示被执行人驾驶小车已回老家过年。连城法院执行局立即组织警力前往被执行人家里扣押车辆,同时邀请村委会一起参与执行。
起初被执行人仍“嘴硬”拒不履行,谎称小车并非其所有。执行法官告知其抗拒执行只会得不偿失,将影响其即将大学毕业孩子的前途。在曹某的亲戚朋友、村委会委员及执行法官的“苦口婆心”释法、劝说下,最终被执行人东拼西凑4万元赔偿款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