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井塘伟人情
在古田会议会址外左前方有一口水井,被当地人称作“龙井”,据传因地处黄龙口而得名。紧挨着龙井,有个小池塘,池塘里长有中午开花的“午时莲”,故名“莲花池”。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经常在莲花池边散步、休息。
莲花池成了毛泽东的深刻记忆。1960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看到古田会议会址的模型,一眼就看出模型不完整,漏掉了会址前面的“莲花池”,便询问身边同志:“会址前面有个池塘还在不在?”
原来,在古田会议后不久,当地村民在池塘上填土种水稻。得知毛主席在“寻找”池塘后,当地村民便对池塘进行清理,并种上午时莲,直到现在。
1929年7月的一天,毛委员来到石窠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正好碰上姓谢的医官在训斥一位红军小战士。见小战士被谢医官骂得眼泪直流,毛泽东叫谢医官“不能用打骂替代教育”。然后,他又来到水井旁,对身边的同志说:“井被战士弄脏了,影响老乡的饮食卫生。我看,井水不深,井底淤泥不少,我们把井水淘干,清洗一下吧!”说完,他和几位警卫战士把水井清洗得干干净净。
在汀州卧龙山麓,有一口老古井,也曾让毛泽东牵挂于心。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 叶飞闻此,赶紧派人向长汀了解情况,并当即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欣慰地笑了。
1932年10月,因受到“左”倾错误路线打击被撤职而成为“闲人”的毛泽东,骑马来到长汀福音医院疗养。很巧,医院附近有口年代久远的水井。每天早上,毛泽东便和周围的群众一起到老井里取水洗脸、洗衣服。一天,毛泽东发现这口老井好长时日没有清洗,随即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把老井清洗得干干净净。
井净水清,来老古井打水和洗衣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和群众拉家常,了解社情民意。得知汀州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而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这一严重问题时,他不顾有病在身,连续几天秉灯夜书,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成就了一篇传世佳作…… (南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