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锡匠刻版送福


口 通讯员 邹善水

“纸要放平,不留空隙,刷油墨要轻、要均匀。好,就这样!”日前,在连城县四堡镇清水塘的锡器制作工坊内,年逾七旬的老锡匠马恩明轻轻牵起纸角,一幅以锡版技艺印刷的大红“福”字,展现在前来学习“非遗”雕版印刷传统技艺的四堡镇马屋小学师生们的眼前。

“这个‘福’字造型很美,构图独特。蝙蝠分布四角,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图案环绕着‘福’字。‘福’满天地,十分吉祥!”担任过美术课的马毅老师,边欣赏边为同学们点评。

走进四堡镇清水塘,“叮叮叮”的敲打声,富有节奏和韵律。这是打锡的声音,这个声音萦绕在四堡上空,700余年不曾间断过。

四堡镇不仅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文化之乡”,也是闻名八闽的锡器之乡,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承载着客家人的民俗和文化。行业兴盛时,四堡曾有500多名锡匠。如今,在各界倡导传承保护“非遗”的当下,四堡有五六位锡匠在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马恩明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马恩明,磨炼这门手艺已50多年。13岁起,他跟着父亲走街串巷为乡亲们打锡器。他深切明白掌握一门技艺对手艺人的重要性。学习技能、传承创新,是马恩明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使命。他打造的锡器平和柔滑,光泽历久弥新,打造的锡壶素有“装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的美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2003年,马恩明为龙岩首届美食旅游节锻制了一樽能装108公斤米酒的“汀州酒壶王”,酒壶两边雕有龙的吉祥图案、壶盖饰有羊的造型,如今这樽壶王珍藏在长汀历史博物内。锡壶寓赐福,马恩明锻造了许多大型锡壶,受到各地群众珍藏。

老技艺如何传承、新市场如何打开?坚持打锡一线的马恩明在不停探索。2022年,马恩明萌发了锡版印刷的新思路。他花了60多天时间,用精锡锻制了重达3公斤、长宽均28厘米的“福”字锡版作品。锡版赐福图案印刷后,深受乡亲与游客亲睐,曾有一位到四堡参观雕版印刷的香港游客欲出高价购买收藏该版,马恩明没有答应。

春节将近,马恩明用这块锡版印刷出数百份“福”字,赠送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乡邻和学生们。他说,很高兴用锡版印的“福”字给乡亲们送福,祝大家兔年吉祥、福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