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浮竹岭纸帘


开 栏 的 话

新春将至,为进一步深化福文化宣传,今起,本报开设“福兔呈祥·福满乾坤”专栏,聚焦展现闽人智慧的非遗技艺、特色年俗、福人福地、特色美食等相关报道,营造全社会寻福、传福、造福、享福的喜庆热烈氛围,敬请关注。

通讯员 温连光 洪益莎

“轻轻地均匀发力——拉!好!很棒!”12日,笔者来到位于龙岩中心城区人民东路汇景大厦的汇文堂,浮竹岭纸帘制造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池思花正在为几位前来参观体验的小朋友教授拉竹丝的技巧。

成立于去年9月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竹岭纸帘制作技艺传承体验所,是一处宣传宣纸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浮竹岭纸帘制作过程及其技艺、文化内涵的场所。

体验所内,池思花一边现场演示纸帘制作技艺工序及手工捞宣纸的传统技艺,一边介绍造纸需经历的72道工序,引发小朋友的阵阵惊叹。看似简单的“捞”“挑”“锤”,包含着制作者们精湛的技艺。“我从小开始学习,这是一门硬功夫,没有个三五年时间,没办法熟手。”池思花说。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宣纸一直备受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和赞誉。但鲜有人知,作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一环,其捞纸用的竹编纸帘的制作也是历经手工艺人百年传承、创新而留存的文化遗产。浮竹岭纸帘帘面平整,缝隙均匀,竹丝圆润,回弹力足,抗腐蚀抗严寒,编织精良巧妙,使用寿命长,历来是高档文化手工纸生产的首选。其制作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包括选材、斫竹、刮青、制篾、分丝、拉丝、抛光、分拣、帘线加工、织帘、上漆等,走线规范,每个细节无不匠心独运,令人啧啧称奇。

据池思花介绍,裁开的每节油竹要均分出二十多份小竹条,剖后开的细竹条穿过钢板上的小孔拉丝,拉丝后每根竹丝仅0.6毫米。抽竹后竹条已经细如游丝,但柔韧性强,弯成几圈也不会折断。“打帘”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编制人员挑选粗细匀称的帘丝,用蚕丝线编织。帘线间隔要均匀,手指将垂在里外两侧对称的锡锤循环互翻,令丝线交织紧缠篾丝,翻动速度极快。再将它们按规格要求,长短穿插编成纸竹帘,那种技艺让人看了叹为观止。

浮竹岭纸帘一经问世,便以篾性强韧、经久耐用的品质,加上做工精良、帘面平整,很快就取代原有用苦竹生产的纸帘,连史纸、毛边纸、玉扣纸等文化用纸的作坊都纷纷采购。如今,浮竹岭做工精良、经久耐用的纸帘成为闽西乃至福建生产高档纸帘的唯一产地,销售到国内各省及东南亚地区。每年生产纸帘不少于5000张。

浮竹岭纸帘技艺不仅是闽西优秀的传统技艺,也是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特色产业。浮竹岭纸帘发展史是闽西手工纸历史缩影,纸帘从闽西的大山深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中国传统技艺焕发光芒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