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筹办、支部领办、企业操办、村民同办,上杭古田探索推行“四办”机制——
村村有本“致富经” 人人会念“增收诀”
□融媒体记者 黄俊 郭亦斌 通讯员 范道鑫
今年以来,古田镇强化党建创新引领,探索实行“党委筹办、支部领办、企业操办、村民同办”乡村产业运营机制,镇村企联手成立股份制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活水”,激活村级资源资金资产,开创了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新格局。
古田镇党委以镇、村规划为引领,聘请第三方机构运营公共管理事项。镇属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出资建设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筹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引入企业在五龙村和吴地社区分别实施“福村”和“袁梦村”项目。镇党委对各村筹集基本金给予1:1配套奖励,对接金融机构金融支持。运营机制上实行“镇村企联建”,镇党委每年补助运营费用约50万元,项目孵化成功后,镇属企业所占股份以捐赠或转让的形式转给项目所在村集体。
为提升村委自治水平和参与产业项目能力,古田镇鼓励各村党支部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若干村民或社会企业为股东,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法人代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开发建设。此举将各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带动党员群众形成发展合力。目前,全镇31个村党支部都领办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挖掘耕地、林地、荒坡地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以折股量化的方式入股合作社,使之成为增收的“活水”。
在探索“四办”机制过程中,古田镇镇属企业与专业公司(或团队)合作,专业公司(团队)占51%的股份,共同出资成立项目运营公司,运营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实现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政府从投资建设主体的角色转为服务管理者,一方面当好投资人和村集体、村民的“中间层”,一方面提升管理水平。镇党委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古田镇引导各村打造村民、村集体和合作社为一体的利益共同体,村民可以以资金资产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与村民产生矛盾纠纷,实现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同时,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仅五龙、吴地、竹岭就解决了上百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该镇经常性举办农家乐、乡村旅游、电商等业务知识培训,推动村民自主创业,实现更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