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

深耕“一带一路” 打造“矿业巨头”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傅长盛)日前,紫金矿业发布三季报,三季报归母净利润166.7亿元,比增47%,公司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收购山东海域金矿、安徽沙坪沟钼矿、苏里南Rosebel金矿、圭亚那奥罗拉金矿地采一期工程等项目投资。这是公司17年来,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去深耕“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从去年以来,公司海外资源储量、营业额和利润均已经超过国内,公司位居2022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325位,及其中上榜的全球黄金企业第1位、全球金属矿业企业第7位,一个全球“矿业巨头”初具规模。

紫金矿业从紫金山金铜矿起步,将一个有关部门放弃的贫矿打造成“中国第一大金矿”,由此对接资本市场,横空出世,做大做强。20年前,公司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走向全国,收购贵州水银洞金矿、新疆阿舍勒铜矿、吉林珲春金铜矿、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等项目,在15个省区开发了一大批骨干矿山。

矿业具有天然国际化的属性,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说:”只有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才能解决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瓶颈,中国矿业的出路在于国际化。”从2005年开始,紫金矿业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特别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紫金矿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被称为中国矿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先行者。目前紫金矿业海外项目主要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塞尔维亚、刚果(金)、哥伦比亚、阿根廷、圭亚那等13个国家投资的矿山项目,已成为紫金矿业核心资产。

尤其近年来,公司利用全球矿业冬天的时机,进一步加大全球并购战略,先后并购了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以及境内西藏的巨龙铜矿,并在短时间内建成投产,全球新世纪建成的10座铜矿山紫金矿业就占有了这3座,为公司跨越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海外并购中,紫金矿业具有出色的对行业趋势和地质情况的精准研判能力,在行业低谷收购、或投资业内不看好的项目时,公司核心团队能够迅速决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以收购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为例,2015年,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紫金矿业抓住矿产资源价值被低估的机会,投资人民币25.2亿元,取得了该矿一半的权益。此后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还发现探明总储量增至4200万吨,项目储量增长近一倍。由于并购价格大幅低于平均价,以及储量增加等两大方面因素,短短数年该项目的账面价值至少增长了8倍以上。

与此同时,由于拥有全套设计、技术、研发、建设的团队,紫金矿业执行能力超强,海外项目的经营效率高,短时间内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并购的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为例,根据原有西方公司可研计划要6年才能建成投产,紫金矿业并购后,仅仅2.5年就于去年实现项目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