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枚拳赋


□ 王继峰

明皇有裔,避难入闽(1)。遁道庵而隐玉叶,削云鬓而远红尘。五枚乃其法号,三宝为其归身。慧根独具,得少林之真传;异禀天成,臻武学之佳境。德艺兼备,统武林以反清;声望既隆,号天下而如影。清廷策反,义士离心;魁首失和,群雄殊径。

于是自立门户,独授神拳。千万高徒,尽是巾帼;八方武士,奉为豪贤。巧遇宗师,江淮女子习绝技;远求淑妇,庐丰丘氏结良缘(2)。既而融易理于一身,创软桩之八法。形神相应,阴阳贯洽。盛传于杭邑,风行于客家。女子之绝学,武林之奇葩。

盖客地山多土薄,田少人稠。粉黛居家治产,须眉出外营谋。贤妻教儿养老,良妇采樵耕畴。玉女练拳,看家护院;处子习武,防敌御仇。出拳如电,运掌如流。致动以静,克刚以柔。武科多有登第,赛事竞相争筹。

至于国泰民安,岁丰人寿。从文既多,弃武已久。硕果凋萎,老妪仅存;传人难寻,青壮未有。幸有志士建倡,官府斥资。设武馆,聘拳师。入庠序,授少儿。举赛事,申“非遗”。江湖重现奇技,世人惊叹五枚。

噫!五枚之技法,客家之拳王。后发而先至,虽柔而克刚。其静也如五岳,其动则若三江。拳内涵容天地,掌中生化阴阳。男女习之强健,老少习之寿康。有良技如此,焉可不光大发扬?

【注释】

(1)五枚拳的创始人是清代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据传是明代皇室后裔。清兵入关时南下福建避难,在南少林寺附近的尼姑庵出家,法号“五枚”。后得少林真传,武艺超群。

(2)清末,五枚师太的高徒云游汀江,遇到安徽“花鼓娘子”王秀英,传其五枚绝技。王秀英嫁给上杭庐丰的丘正元,打破“传女不传男”的门规,把五枚拳传给他。丘正元融易理于其中,创出软桩八法。此后五枚拳在上杭流行,习拳的主要还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