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武平捷文村:
生态文明促发展 法治护航助振兴
□融媒体记者 赖容 通讯员 郑云萍
“这讲座很管用,我们学到了东西!”近日,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先后邀请武平县法院钟晓青、林权斌、林莉婷等法官为村民讲解《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碳汇法律知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村民们反响良好。
被誉为“全国林改策源地”的捷文村森林覆盖率达84.2%,是生态环境好、森林资源丰富的重点林区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2021年,捷文村又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该村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龙头、民主法治为依托、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特色创建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凝聚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大合力
“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捷文村全村上下形成共识,必须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绿水青山、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该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不断提高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该村把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纳入村级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重点、广泛宣传,围绕创建工作内容、标准、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做全面的宣传和讲解,不断夯实群众基础,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来。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党群服务中心、“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党建主题公园等村级组织阵地,团结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凝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强大合力。设立党员服务岗位,沟通起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烦事急事,使党员在依法治理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以打造“青山理堂”为依托,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乡村建设
该村以打造“青山理堂”为依托,突出“情、理、法”结合,依托公检法司平台,探索有平台说理、有专人办理、有制度管理、有机制治理的服务模式,实现管理网格化、沟通心连心、服务零距离。
建立林农法治夜校、检察服务站、生态警务室等“五个平台”,开展综治、调解、释法、信访、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综合施策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因地制宜提升基层善治水平。坚持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宣传教育联动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
成立低碳服务队、禁毒反诈工作队、特殊人群帮教队等“七支队伍”,结合疫情防控、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读宪法、民法典、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工作群、小组群、乡贤群等各类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懂法。
以法治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共谱“致富曲”助力乡村振兴
为解决林改后经营理念不一、林业管护纠纷时有发生等问题,该村推行法治精准对接产业项目,探索法治护航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积极推广公共法律服务,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为贫困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行法治精准对接林下经济、低碳游学、光伏发电、生态护林等产业扶贫项目,有效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普惠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法治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持续开展“无讼林区”创建活动。在林区设立民情处理站,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努力化解矛盾、平息上访,为群众排忧解难;依法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保证流转林地用于林业生产经营,保障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该村还通过“积分排名+奖罚兑现”,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平安和谐村、塑造文明乡风等工作,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
生态文明促发展,法治护航助振兴。2021年,捷文村村集体收入5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