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减轻了课业负担,但家长心态各异,市政协委员提出相关建议:

提高课堂质量 加强课后服务管理


□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池银花 通讯员 赖文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让“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这是去年以来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委员们认为,“双减”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要注意防范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要提高课堂质量,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创办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相关建议。本期开始,记者将就“双减”问题采访市政协委员等有关方面人士,展现各方看法、相关建议和部门做法。

“双减”减轻了课业负担,但家长心态各异

8月25日,暑假即将结束,小学生家长陈女士心情轻松。“往年这个时候孩子在赶作业,全家都搞得鸡飞狗跳,今年没有书山题海的书面作业,孩子喜欢,我们家长也轻松了不少。”

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孩子的暑假作业清单:慢跑、跳绳、平板支撑等体育锻炼作业;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超市购物,知晓生活常识;制作手抄报、绘本阅读……这张注重通过一项项各具特色的小任务,让学生“沉浸式”理解课堂内容的作业清单,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快乐暑假。

据了解,自出台“双减”实施方案至今,龙岩多数中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课后服务等举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少学校采取游园闯关、趣味游戏等方式替代“期末考卷”,并结合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此,有的家长喜大普奔,有的家长则表示不太适应、不太习惯。有的家长表示,虽然“双减”推行至今,孩子的课业任务减少了,但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呢?“孩子上小学时很轻松,但以后上了中学依然会面临升学压力,学习成绩十分关键,能否让经历‘双减’的孩子迅速适应中学的课业,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并取得好成绩,我们颇为困惑。”家长李女士说,孩子下学期上二年级,“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校的书面作业没了,她有点担心孩子“掉队”,于是自购了不少练习册,在家给孩子做题。

“如果学习环境太过宽松,那会不会让孩子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松懈情绪?”李女士的担忧代表了一些家长的心声。

委员关注,提出相关建议

对此,市政协委员也颇为关注。“‘双减’以后,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市政协委员陈晶晶认为,如何实现教育的提质增效,不仅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有力指导,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融入。她认为,如果能在社区创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既能缓解家长的恐慌情绪,又能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更好地促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一体化,形成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环境。

市政协委员魏明慈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管理,规范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严禁学校将课后服务完全变成“改作业课”“讲解作业课”,在推进中小学减负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市政协委员蓝艳、林艳琳等还关注到,虽然我市贯彻“双减”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作业体系不够健全、课后服务水平不高、校外资源利用率不高、家校社协同不够紧密等现状。他们建议要更加有效落实并充分运用好“双减”政策,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作业体系、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等,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我市基础教育质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本专题约有5篇,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