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厚植新发展优势
□融媒体记者 蓝明丰 通讯员 陈俊毅 陈惠
“‘产城人’融合发展是漳平市一以贯之的理念,我们将统筹好城区空间功能布局建设,推动城区人口、资源与工业园区生产生活要素互融互通互促,走出一条具有漳平特色的‘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8月26日,漳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和芳在发布会上介绍。
近年来,漳平市融合“大城关”理念,把工业园区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区周边和附城规划出18.9平方公里,统筹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向工业园区延伸,实现供热供气全覆盖,逐步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发展格局。2021年,漳平市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连续两年在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跻身前十。
漳平市围绕“3+N”产业布局,绘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按图索骥、精准招商。以重点工作(项目)“434”推进机制为抓手,深入实施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优化、新兴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全力推进福建龙钢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轻纺、木竹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福建龙钢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正全速推进,预计今年11月30日第一条生产线能顺利“出铁水”,项目一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吸纳1万多人就业。
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漳平市全力打通城区“断头路”,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18条,城区道路“白改黑”全面完成,形成“三纵八横两环”的城区路网,城区交通血脉更加畅通,基本形成“15分钟出行圈”。同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网新建及改造工程,推进市民文体中心、工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区“一江两岸”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一批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休闲公园等场地设施,实现了“10分钟休闲健身圈”。
漳平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擦亮“学在漳平”教育品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8300多个,满足每一个进城务工的孩子就学,并在龙岩市首创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免费午间托管,全面构建“15分钟教育圈”。在医疗建设方面,健全漳平市总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城区及周边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个,“15分钟健康医疗服务圈”延伸到工业园区。同时,加快“菁桂源”普惠养老项目建设,探索运营“菁和源”康养中心,积极构建普惠养老与中高端养老相结合的康养体系。
下一步,漳平市将坚持以产业作为第一支撑,以城市作为第一平台,以人作为第一要素,持续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厚植漳平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