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文林农的春天来了!”


□融媒体记者 罗焕辉 通讯员 钟玲芳

今年6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正式出版,其中《“林改”定民心》一文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农业工作,为武平“林改”一锤定音的故事。

时间回到二十年前的6月20日,初夏的阳光照在武平的莽莽大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从福州出发,辗转国道、省道,经过一天的车程来到武平。

当晚,习近平听取了武平县委、县政府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对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强调“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林改”,这场被称之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的改革,自此在武平县全面推进。

时间回到2022年8月16日。作为这场改革的亲历者,时任武平万安捷文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永兴再次重温了《“林改”定民心》一文,他仍然十分激动,“从那时起,捷文林农的春天来了!”

李永兴回忆说,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考察时,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没有想到省长会到我们武平来讲这个话,说明我们武平实施‘林改’是正确的,我听了之后,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

习近平同志调研结束后半个多月的7月12日,武平县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调研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一场“林改”的总动员。

此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春风,唤醒了广大林农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包括捷文村在内的武平全县的林业生产力得到了一次空前的释放。

人心齐,泰山移。在李永兴的团结带领下,捷文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敢为人先、善于作为,扛起守护一片青山的责任,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林改’以后,村民们不再上山砍树,而是开始探索生态富民事业。”李永兴介绍说。

这一探索就是二十年,此间,捷文村村民们在山里种林芝、百香果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当初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没有变,改变的是生产方式,而保护的是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不砍树也能致富。”李永兴说。

2017年底,捷文村村民联名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捷文村的林业发展情况。次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捷文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刻在捷文“林改”广场的石碑上,激励着干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作为‘林改’亲历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林改’的好!而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余热,在保护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再献一份力。”李永兴说。

捷文村的老百姓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发展,今天的捷文村,山间草木繁盛、林下气象万千,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84.2%和19.3万立方米,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1600元增长至2021年的28860元。“全国林改策源地”实至名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改”惠及的不止是捷文,而是整个武平。近年来,武平县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畜、林蜂等林下经济,以及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曾经的“沉睡森林”早已摇身一变成了“绿色银行”。

截至目前,武平共有百香果、象洞鸡、紫灵芝、绿茶、富贵籽等五大地标性特色农产品,累计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42家,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51个,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农约3.3万户,去年实现产值40.2亿元,进一步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林改”,让武平这个千年古邑发生了巨变。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旧时光,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