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民创建初心 百姓共享文明成果
□ 融媒体记者 梁熙 实习生 方晨颖 通讯员 邱晓丽
“低碳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文明始于心,创建始于行”“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近日,武平团县委组织35名“扬帆计划”暑期实习生开展公益骑行宣传活动,营造“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氛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武平县已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我们的这份‘文明答卷’是全县人民持续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书写获得的。”现场发布会上,武平县委副书记林艳这样介绍。
近年来,武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创城工作,坚持创建为民,注重常态长效,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坚持“一张蓝图”,常态长效抓创建。武平县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机制常态,持续推进创建工作。据介绍,该县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张蓝图写入了“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将创建工作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城指挥部,制订“创城”作战指挥图。创新建立挂钩机制,推动108个县直单位“一小区一方案”开展点对点问题综合整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文明城市创建格局。建立领导靠前、创城清单管理、常态化巡访督查、激励与奖惩双向结合、经费投入保障等“五项机制”,让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抓创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武平县坚持抓龙头、促统筹、聚合力,让有限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城市提升颜值、涵养气质、创造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等“十大工程”。建成“智慧武平”城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实行“物联网+网格化”管理,坚持“一月整治一条街”,实施“垃圾桶革命”,时刻保持武平城市“干净”,持续提高创建水平。
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抓创建。该县持续激发市民参与创建热情,坚持每年解决2-3个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城乡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21年投入1932万元用于公共卫生服务,武平县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名单。实施城乡学校提质扩容工程,投入1.9亿元用于新改扩建14所学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先后建成千鹭湖湿地公园、平桥翠柳城市森林公园、香樟田园社区、城区五大主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城市精品项目,累计建设7.5公里沿河绿道、11个城市公园,让群众共建共享创建成果。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硬件’和‘软件’,让老百姓真正受惠,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林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