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园区枫桥”构建职工“连心桥”


□通讯员 钟兰基

“感谢你们及时帮我们调解,让我们拿到了辛苦钱,真的太感谢了!”近日,在武平工业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下称“服务基地”),来自园区某企业的6位农民工送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向劳动关系调解员表达感谢。这样的“暖心行动”,是服务基地成立以来打造“园区枫桥”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平县总工会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武平实践模式,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园区枫桥”品牌。2021年5月在武平工业园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专注于服务工业园区的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部门联动互动 做到化解矛盾“全响应”

服务基地采用“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综合服务”运作模式,工会、人社、法院、司法、检察院、公安、园区管委会等七部门联动互动调解,形成维权合力,在“两室两庭”的基本架构上,结合武平县实际,增设党群服务站、法官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建立律师定点定时坐班制等,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服务格局。

同时,发挥企业劳模、人民调解员、企业工会干部、商会企业家等作用,形成“联动、共治、多元”调处模式,实现矛盾调处、劳动仲裁、司法裁决的无缝链接,全力营造和谐、温馨园区。服务基地成立以来,园区劳动纠纷争议得以就近就地调解,成功化解率达97%,努力做到矛盾不出园区。

共建共治共享 实现服务职工“零距离”

武平县总工会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吸引更多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加入“园区枫桥”的大家庭,扩大职工维权“服务圈”。目前,服务基地集普法教育、矛盾调处、劳动仲裁、司法裁决、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困难帮扶、休闲娱乐等8大功能于一体,融合职工共享之家、法官服务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咨询服务、人才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等10个服务站点职能,已逐步升级成为职工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一个服务职工综合体已见雏形。

开展普惠服务 增强职工群众幸福感

武平县总工会充分发挥服务基地的阵地作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以适应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职工需求变化,实现从关注特殊职工群体、服务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会员拓展,从工会系统内循环、主要依靠自身资源手段向联动化市场化的开放型服务发展。

为此,服务基地推出工会服务职工工作项目清单制度,开展广受职工欢迎的“青年职工交友活动”“工会请你看大片”“公益培训免费赠”“推荐好书齐分享”“职工书画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会的服务能级,扩大社会影响力。据统计,基地共推出服务项目18项,累计服务职工1.2万人次。

自2021年5月1日揭牌启用以来,服务基地共收集企业意见建议20多条,提供法律咨询15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8件,化解劳动纠纷30件,为职工挽回损失370万余元。

武平县总工会还将继续在服务拓展上下功夫,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园区枫桥”服务模式,推动“园区枫桥”机制迭代升级,让“园区枫桥”提质增效,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