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漳平市北郊社区:
党建引领“微”心愿 服务群众“邻”距离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孙燕达
芳菲盛夏,漳平市菁城街道北郊社区万成生活小区繁花似锦,一派生机勃勃。小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树下,社区党员志愿者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听民声、知民意与居民当“近邻”。
近年来,北郊社区党委深化红色近邻党建,大力实施城市党建“优治”工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创新服务载体,开展“微”心愿活动,着力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党组织成为带领者
去年,北郊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微心愿”活动,并由各居民小区党组织进行发动、许愿、审核、认领到匹配实现,党组织提供实现“微服务”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微心愿实现的带领者和主力军。
“微心愿”一发布,便迅速得到辖区内党员的关注和认领。天守阳光城一期小区的一位擅长理发的党员,主动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等,还有更多不愿意留下联系方式的党员和群众,将爱心包裹寄来,通过社区帮助许愿人圆梦。微心愿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参与的便捷性、实现的有效性,且门槛低、易操作、简便、直观,很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
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共认领“微心愿”总计650个,受益家庭330户,受益人数超过5000余人。在“微心愿”活动中,辖区26个党组织、8家驻区单位、5家“两新”企业等辖区单位积极参与,561名在职党员、395名在册党员参与率达65%,知晓率达90%。党组织已从前台“唱戏”转向后方“组织”。
“哪里有问题,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就协调解决到哪里,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做到了我们居民的心坎上。”福祥小区居民陈淑静对北郊社区党委的做法竖起大拇指。
“微心愿”传递正能量
北郊社区“微心愿”以“小”见“大”,由“小爱”凸显“大爱”,使群众感受到“体验式治理”带来的实惠。
党员从细微处着眼,努力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式、综合性服务,打造社区温馨家园,无微不至传递正能量,成为困难居民的贴心人。
家住福祥路小区的李伟,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希望有一套《四大名著》的读物,在“微平台”里发送了“微心愿”,同小区的党员张东升很快就为他满足了心愿。家住城北二期小区的万丽珍大爷,因疾病,长期卧床,社区党员得知后,及时送去日用品和保健品,解决其燃眉之急。
“凡生活、居住或工作在北郊的个人、单位或组织,均可通过联系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或微信等方式,参与‘微心愿’活动,倡导人人都是心愿的许愿者,也是心愿的实现者。”社区党委书记李清告诉记者。
“众筹式”共建新社区
北郊社区“微心愿”还引入“众筹”式的传播和践行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心愿关注到不同社会人群,同时吸引更多社会群体的共同关注,更贴近多元主体的需求。
针对城北生活小区没有电动摩托车充电桩的问题,小区党支部号召商家为小区安装了集中充电桩,方便居民的充电问题。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协调了电影公司,免费为居民放映电影。
社区各级党组织通过“众筹”式融入,形成“提心愿-领心愿-圆心愿-传心愿”的不断循环,让居民切实享受到生活居住、人文环境变化的红利。
在社区的崭新老人活动中心内,林大爷和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下着棋。“多亏了社区建了这个活动室,我可以和老朋友在一起叙旧、下棋,真好!”居民林大爷说。
据了解,以前居民经常在树下聊天,大家不住在一栋楼,串门聊天也不方便。在社区的支持下,协调了共建单位,成立了银发先锋驿站,为他们添置了活动设施,在“家门口”解决了小区老人的“烦心事”。
在北郊社区,以社区党组织为抓手,强化城市基层党建的“引擎”作用,街道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率先打破壁垒,发挥各领域党建的“溢出”效应,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推进区域互联互动,迈向融合共建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