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市文旅市场存在吸引力不强、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空间小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建议——
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旅游业发展
□ 融媒体记者 刘菲菲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客家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其中不乏已较为成熟的文旅品牌资源,有良好的旅游业开发基础。但目前,我市文旅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足,即便是较为成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也存在吸引力不足、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空间小等问题。
致公党龙岩市委会认为,在夜间消费快速增长的当下,发展夜间文旅市场既符合消费发展变化的趋势,也是突破我市旅游市场发展瓶颈的一条较好的途径。
针对景区特色 构建不同主题
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的打造,虽是掘金“四季全时”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其开发必须以一定的日间旅游发展基础或商业发展基础为前提,且选址地必须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进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设计和主题营造,开发有独特IP价值、有回味体验的消费项目,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的消费品牌。如将长汀古城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提升夜间文旅聚集区发展,把古城文化元素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拓展旅游空间,打造地域特色;古田旅游应充分发挥红色品牌效应,在红色教育文旅聚集区的基础上,打造夜间红色文旅活动;永定土楼群则应发挥红色、绿色、客家等优势,将客家民俗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结合,构建自身独特的客家人文主题。
丰富周边业态 打造经济引擎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要求业态集聚度高,要突破传统的夜间观光、夜间文化展览和夜间零售概念,应从满足居民及游客多元休闲消费需求出发,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相关要素的业态化创新组合,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并打造一站式的服务结构,升级夜游体验质量,并通过文旅产业带来的人气聚集与创意聚集,带动商业企业的入驻及规模化的经济发展,形成文旅商一体化的综合发展结构。
如永定土楼应挖掘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资源,找准自身定位,把餐饮、服饰、手工技艺、节庆、典型人物等文化遗产内容,以产品、服务、活动和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经典民俗活动花灯会、传统音乐非遗“中川大锣鼓吹”等非遗“活态传承”以及客家祖训为核心的夜游活动,通过“过境旅客”向“过夜旅客”,“一日游”向“多日游”的转化,带动其内部及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的营收增长,形成区域夜间文旅经济发展集群,助推旅游目的地的全产业链消费升级。
串联景城地标 形成特色游线
夜间文旅景观带开发模式,是以城市水系、绿道、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为空间载体,通过灯光造景、文化艺术、沉浸式科技等元素的植入形成夜间文旅观光体验长廊,并以此为基础,串联沿线城市地标性景点、文化场所与商业集群,结合周边特色餐饮、文化集市、演艺秀场等业态的布局,形成的城市风光与多元消费场景融合的夜间经济集群。
长汀古城和古田夜间文旅消费景观带可以以地标性景观建筑聚集区域,通过创意主题与夜间造景技术手段的应用,形成以古城或红色为特色的消费聚集区。串联区域标志性景观及文化场所,对其进行统一的主题营造和夜景设计,并根据场地现状及文化禀赋,规划一条或多条主题游线系统,通过多项地标观光及夜游体验产品的组合,使原本独立的景点及文化场所相互联动,共同形成夜间文旅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