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林改“三重奏”
□ 龙融评
20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等重要指示,为武平林改一锤定音。
20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场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改革”已经在中国全面推开。再看林改出发的地方,“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林改“三重奏”,让龙岩老区苏区人民绿梦成真,并指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林改的方向是对的”——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但在改革之初,必须面对缺少经验所带来的风险。20年前,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有风险的,大家都拿不准。习近平同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还是越早解决越好,况且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乱砍滥伐因素减少了,只要政策制定得好、方法对头,风险是可控的。”于是,林改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农村搞的试点开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武平是幸运的,龙岩是幸运的,武平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革的方法论,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对老区苏区发展的殷切期望。在福建工作期间和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曾20次来龙岩考察指导,亲自擘画发展蓝图。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党的建设……龙岩的发展模式、生动实践与崭新气象,都有力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力量。
“脚踏实地向前推进”——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不可泄。推进改革过程中,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龙岩老区苏区认准了道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前行,不为风险所惧,不在艰难险阻前面停下脚步。20年来,龙岩市、武平县紧紧围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四个关键问题,持续探索实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分山到户到开展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惠林卡”“兴林贷”、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合作经营模式……老区苏区人民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鼓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一步一个脚印把改革推向深入。近年来,武平林业资源管护和林业扶贫机制、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试点改革、森林综合保险等4个涉及林业领域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
“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他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林改提出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蕴含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工作千头万绪,唯有坚定为民初心,方能不断前行。林改20年,回望来时路,龙岩的每一项具体改革举措都以民生为载体,发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20年来,龙岩老区苏区在推进林改过程中,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实践,改变了大山的命运,实现了林农的梦想,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展现出红土地的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人文之美。数据显示,2021年,龙岩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04.7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林农收入大幅度提高,林区林农涉林收入超过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推进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再出发,笃志力行,接力奋斗,继续唱好林改“三重奏”,把改革文章写在闽西青山绿水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