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诈骗“黑手”伸向老年人


□ 童其君

当前,电信诈骗套路变化多端,一些可恨的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老年人的“钱袋子”。日前,江西宜春市高安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线索,57岁的老人孙某被电信诈骗金额高达17.6万余元。

该案提醒老年人,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切实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切莫轻信声称在某理财产品内存放的资金被冻结,要求老年人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退款。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老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不少招摇撞骗的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其中的可观“财源”。

据报道,近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法分子谎称“资金被冻结”向市民实施诈骗的情况,骗子引导点击他们提供的链接,并以缴纳服务费、保证金、平台使用费等各种理由让老年人转账解冻……

诈骗老年人案件之所以频发,并屡屡得逞,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分析起来,原因无外乎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权益保护能力不足的弱点,打着“资金被冻结”的旗号,挖好坑,而后引导老年人跳进去,坑骗老年人的养老金。

防不胜防的诈骗案件此起彼伏,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此提醒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电信诈骗的“黑手”伸向自己养老的“钱袋子”。

老年人如何守住“钱袋子”?笔者认为,一方面,老年人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提高识骗能力,当遇到“资金被冻结”的电话或短信,凡要求你交钱的,一定要意识到这是诈骗,切勿陷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和骗局;另一方面,老年人遇到此类情况时,不要固执己见,一定要问询家人、亲友,并征求意见。当然家人也要多关心老人,多和老人讲讲社会上常见的骗局,避免老人上当受骗。如果发现被骗,也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保留证据。

此外,公安、电信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防骗宣传力度,遇到问题不敷衍塞责,要真正担起职责,从而起到“手到病除”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