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中行堵截一起诈骗聋哑人案件
2022年3月某日上午11时左右,一客户李某进入中国银行龙岩分行某支行,用手机微信打字“我要开立一张一类卡”。原来,李某为聋哑人士,综合服务经理通过手机备忘录打字的方式与客户沟通交流,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向客户解释该行账户分类管理的工作要求。当综合服务经理询问开户用途时,李某出示与“某商学院副院长”的微信聊天记录。原来,李某通过快手APP在网上认识了这位“朋友”,相互添加了微信,对方在微信上向李某推荐了一家四川的企业,该企业涉及快递服务行业,让李某向该企业投资8万元,并让李某前来中行开立一类账户,聊天记录中还向李某发送了其个人的平安银行卡号。该行综合服务经理凭借经验,判断李某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立即报告支行行长,并引导客户至休息室。
该支行行长热情接待了李某,并向李某讲解了相类似的一些诈骗案例,同时分析了疑点:一是“某商学院副院长”是在网上认识的,对其情况并不了解,李某与其视频时,对方用手语与李某沟通,可能是专门针对残障人士的网络诈骗;二是对方推荐投资的公司位于四川,李某无法实地考察,无法了解该公司的经营情况;三是向公司投资却让李某转账给个人账户。以上几点符合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与此同时,该支行行长立即联系了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一同使用手机打字劝说客户,并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后续的核查。最终,李某放弃了开卡,并用手机打字“谢谢你们,请你们放心”。
近年来,通过微信加好友介绍投资项目的电信网络诈骗,很多风险意识薄弱的老人、学生、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群体被不法分子利用。网上认识的“好友”,难以辨别对方身份真伪,因而遇到涉及钱财的事情要慎重处理,和家人多商量多核实,也可以到银行或公安部门咨询,谨防诈骗。同时应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依法依规开立和使用本人账户,不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提高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