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管弦弹古今

图为长汀十番音乐表演。(图自网络)
□ 范晓莲
长汀客家十番音乐,是一种民间音乐,主要在迎神赛会、婚丧嫁娶,以及寿宴、生日、金榜题名等活动中演奏助兴。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或丧事,一般都会请来十番乐队,围坐于厅堂演奏。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好奇地围观,出神地看着乐手们演奏,想象着要是自己也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该多好啊!那时候,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根本没条件接受艺术的熏陶。十番乐队的演奏是我们难得能接触到的“视听盛宴”。可以说,是他们在我们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客家十番音乐是长汀客家民间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文艺项目之一,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吹五对”“十样景”“集欢”等。原用工尺谱记录曲谱,只可吟诵,不能演唱。因乐队演奏用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十余件乐器,故称“十番”。“十”为概数,不一定是十人演奏十件乐器,而是视乐队拥有掌握何种乐器的人才而定,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五六人。
“十番”的演奏者多为当地知识分子和商人,也有少数普通民众。一些地区的班社还颇有名气,如长汀县涂坊镇的八板十番承传古乐思想和演奏方法,原始古朴,意境丰富,音色优美,旋律悠扬,节奏多变,堪称十番古乐的“活化石”。有些乐队成员从小跟随父辈研习十番,技艺精湛。念初中时,有个来自涂坊的同学,她的父亲是涂坊十番乐队的“领头羊”。因自小耳濡目染,她会拉二胡,会唱汉剧。有时在班里露上一手,有时在宿舍教我们学舞台上小生的“开扇”“合扇”动作,还喜欢咿咿呀呀地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听她说,童年时,她父亲常在家里拉二胡,时而轻松,时而压抑,时而激愤,时而欢悦。后来,二胡独奏变成了协奏,常有二三同好,各自带上乐器,聚在她家吹拉弹奏,传抄研习她父亲保存的古谱。再后来,便组成了一支十番乐队,熟悉的调子时常在村里喜庆、祭祀等场合响起。在演奏中,他们将苦闷愁盼难从丝弦上轻轻拨落,让幸福欢乐从心底潺潺流淌……若干年后,这支乐队还远赴香港国际艺术节舞台演奏,荣获金奖。
长汀客家十番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年间,长汀客家先民南迁时,把中原古乐带到了闽西定居地。“客家十番音乐在流传期间不断地吸收融汇了当地畲瑶古乐、南词说唱及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音乐甚至宗教音乐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因而形成十分深厚的艺术积淀和各种不同风格的曲调。”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志溪如是说。长汀客家十番音乐在闽西各县广泛流传并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乡,皆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长年都有演奏,节假喜庆日尤甚。其演奏形式分坐奏、行奏两种。音乐风格抒情、舒缓。乐曲大多是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有的则是表现古老的传说故事。
如今,各种新兴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长汀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活动之盛已不如从前。但在广大农村,仍有不少乐队在节庆之时开展演奏活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荣列其中。这也是被列入的少数几个客家传统民间文艺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汀客家十番音乐”的弘扬与振兴,正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