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决定
□ 杨晓松
“爸爸,我想把这个玩具拆下来。”儿子拿着一把黑色玩具枪,几分好奇。
“自己决定。但声明一点——拆坏了我可不再买。”
最后,他把那把枪拆得七零八落。
我说:“你晚上和爷爷奶奶一起睡,我就奖励你一把枪。”
“怎么样的枪?——大的,最大的。就是学校门口店铺里卖的那样的。”儿子边说边比画着双手。
“只要你跟爷爷奶奶睡,就有。”
他拍着小手说:“好耶,好耶。”临睡了,却怎么都不想和爷爷奶奶睡。还说下次吧,下次再跟爷爷奶奶睡。
以后,孩子常说起他晚上要和爷爷奶奶睡。
“自己决定。只要你跟爷爷奶奶睡,我就奖励枪。”
到现在,他还没有得到那把枪。
孩子喜欢枪和车,我给他买了拼装玩具。他很是兴奋。可他第一次拼装,有点为难,不知从何下手。
“怎么拼呀?”
“不是有图纸吗?自己决定。”
一通鼓捣鼓捣,他竟然拼了出来,还一发不可收拾,上瘾了!
那年教师节,孩子刚入小学读一年级。
中秋节这天,他问妈妈:“教师节快到了,送什么给老师呀?”
“自己决定。”
他想了想说:“画张画给老师吧!”
孩子妈妈帮忙找来A4纸,画出边框。他开始在框里画他的大作。因为没有彩色笔,先用铅笔画出图案。在老家过完中秋节,到学校已是晚上八点半了。他不急着睡觉,要找到彩色笔、蜡笔给画上色。涂好两张已是九点多。孩子妈妈提醒他先睡觉第二天再涂,他坚持全部涂完再睡觉。十点多,终于都涂上鲜艳的色彩。
这下可以休息了吧?他看看画后,说:“妈妈,不是还要写上‘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字吗?”
“可以明天再写吗?”
“不行!必须今天写完。”他斩钉截铁地回答。
孩子妈妈有些无奈:“你会写那几个字吗?”
“不会,妈妈你教我写吧。”
孩子妈妈为了让儿子注意笔画笔顺,就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好不容易写完七个大字,儿子还不忘在画上签上大名。在孩子妈妈的配合下,十点四十分,终于弄好了。
为了迎接元旦,学校组织了系列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一至三年级学生讲故事比赛。他班故事是《白雪公主》,是我建议的,因为我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故事众多角色,他们自选自定,自排自演,并给不同的角色准备服饰,说要增加表演性、故事性和观看感。
他和他几个同学负责不同角色的服饰。
他无限困扰,问:“怎么弄?”
我建议说:“买,就不必了,你们可以用报纸,其余自己决定。”
他把我的报纸抱了一大沓到教室,要了个大透明胶,和他同学捣弄起来。
问题来了:一会说做的裤子太小,穿不了;一会说要涂颜色,没那么快;一会说报纸很容易破,怎么办……
我淡淡地应道:“自己决定。”
后来,他们终于在比赛前完成了表演的服饰,效果不错——这个节目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
我知道,以后儿子还会不断冒出怎么办呀?怎么样呀?……
但我依然会说:自己决定!自己决定!自己决定!
《中国青年报》登载了江学勤《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难长大》的文章。文章写道: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踢足球,弹吉他,做法国菜,跳芭蕾舞,攀岩,唱歌,变魔法……但最重要的事情,自己如何做选择,并且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和承担后果,他们却没有学到。
诚哉斯言。因为这样培养的孩子,进入社会工作后适应起来比较困难。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不愿意去妥协。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他们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所以,从小自己决定,是为了将来决定自己,这个过程,谁也不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