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将军故里


□ 廖金璋

来到梁坑村,在村头下了车,放眼看去,绿意盎然,山上绿树葱茏,翠竹摇曳。春风送来淡淡的清香,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好不惬意,而最吸引我们的,还是村头路边高高矗起的那块红牌,上面写着的一行字:彭胜标将军故里。

走进将军故里,我好像扑入了红色的怀抱。梁坑村是长汀县古城镇的一个革命基点村,1929年,著名的古城暴动从这里出发,总指挥刘宜辉就是这个村的人。当年彭胜标手持一把竹刀参加了暴动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少将。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我们瞻仰了村里的革命历史陈列馆,在彭胜标将军陈列室,村支书告诉我们,当年彭胜标一家有7人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并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个个英勇无畏,其妻子、三个兄弟、一个堂妹和一个外甥都为革命而牺牲了,连一个还在怀抱里的儿子也被敌人杀害了,这是一个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凝视将军的肖像,我肃然起敬,又心潮澎湃。在那凄风苦雨的年代,多少人为了革命而英勇奋斗,不惜流血牺牲;又有多少夫妻、兄弟齐上阵,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啊!

从陈列室出来,我们沿着一条鹅卵石铺砌的小路来到村后面的山坡上,小路两边生长的全是翠竹,竹的种类很多,凤尾竹、哺鸡竹、菲白竹、青丝黄竹、花叶唐竹……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在春风中起舞。阳光透过竹叶间的缝隙照进来,洒落在林间草地上,斑斑驳驳,是那么的柔和、淡雅、宁静。行走在翠竹长廊里,听着村支书介绍。原来梁坑村拥有林地面积2.1万亩,而竹林面积就达1.7万亩,村民走的是竹制品产业路,全村成立了竹加工厂8家,年产值突破1亿元,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同时又发展林下经济,在竹林里种植姜黄、灵芝、竹荪、三叶青等高经济作物,还在林下养殖家禽、养蜂,探索出“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全村通过红色传承,带动绿色发展,享有“将军故里,竹业新村”的美誉,赢得“国家森林乡村”“省生态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下了山,回到村部,沿着水泥路款款而行,路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浅唱低吟,滋润着两边的田园。村民的房子全是新建的三层钢筋水泥高楼,外墙都贴着白瓷砖,屋顶盖着红色琉璃瓦,一排排整齐地坐落在青山脚下,在春光下熠熠生辉。村中还建有一个人工大湖,湖面波光粼粼,又为梁坑村增添了不尽的灵秀之美。已是人间三月,正是花团锦簇的时候,湖的周边以及房前屋后,各色花朵竞相绽放,这里一丛,那里一簇,在我们的眼前泛动、摇曳。我在心里赞叹,这不愧是美丽乡村!

上午10点多钟,我们来到梁坑村幸福院。这是村委会为提升全村老人幸福指数而建的活动场所,于2019年冬天招标动工,钢筋水泥建筑。屋后,青松翠竹交相辉映,环境非常幽雅。幸福院建成后每天开放,内设健身厅、放映厅、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等,购置有乒乓球桌、跑步机、多种乐器,供老年人健身和娱乐,还订阅了许多书报,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或打牌、或看书看报,或做各种健身运动,或拉二胡,弹弹唱唱,或看电视,享受文化快餐,并且免费饮水。累了,可到休息室床上躺一躺;渴了,还有茶水供应。看着村里老人们乐在其中,我真为他们高兴。村里办起幸福院,让老年人生活得更美好,一种亲老敬老的传统优秀文化正在这里传承,发扬光大。

漫步将军故里,看到乡村振兴、幸福新农村的美丽画卷,看到村民全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温度的幸福梁坑多么令人振奋、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