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六必”机制让安置帮教工作走深走实


□ 融媒体记者 蔡添高

“感谢司法所同志的帮助,我现在生活有了保障……”5日,长汀县司法局古城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刑释解矫人员谢某回访时,谢某连声表示感谢。原来,谢某出监后因母亲体弱多病,为方便照顾母亲,留在老家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而春节前,谢某母亲病重住院,谢某只能放下工作,本就困难的家庭没了生活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司法所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谢某及其母亲列入低保,同时送去慰问品。

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诸如此类的特殊对象不在少数,对于社会边缘化特殊群体回归社会后的权利保障、社会保障、就业生活等方面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长汀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眼回归,立足服务,创建‘六必’工作机制,助推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回归工程’提质增效。”5日,长汀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县安置帮教“六必”工作机制。

刑释解矫必衔接。依托数据推送平台及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密切关注预释放、预解矫信息,提前通知辖区司法所及安置帮教小组成员,要求其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点对点”衔接准备工作,严格落实“三有”要求:出监有着落、家庭有人管、政府有帮教,实现安置帮教工作与监所的无缝对接,杜绝脱管漏管。

初次见面必谈话。对于新衔接的安置帮教对象,必须开展初次见面谈话。及时全面掌握其基本信息,做到“六个清楚”,即清楚身份信息、清楚居住地址、清楚家庭情况、清楚存在困难、清楚职业技能、清楚将来打算等六项信息,同时,注重了解刑释解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后续的安置帮教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月末季中必走访。落实重点对象月走访、一般对象季走访的要求,各司法所主动协调,联合公安派出所及综治中心等站所部门定期对安置帮教人员进行走访,面对面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存在困难等常规动态,并向他们开展德治法治教育,走访做到“四必问”:问收入概况、问亲友往来、问将来打算、问存在困难。

困难人员必帮扶。在了解掌握刑释解矫人员的生活生产情况后,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刑释解矫人员,启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尽可能给予必要的帮扶,做到“三帮扶”:重大疾病有帮扶、家庭变故有帮扶、身患残疾有帮扶。真正地让困难刑释解矫人员感受回归的“温度”,展现新时期安置帮教工作的帮扶“深度”。今年以来,该局联合民政部门及残联为8名存在困难的刑释解矫人员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

无业人员必引导。对部分就业存在困难的刑释解矫人员开展就业“三引导”。一是培训引导。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二是基地引导。依托民营企业建立置帮教曙光基地建设,拓宽刑释解矫人员的就业市场,目前,长汀县1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帮教协议,帮助了58名刑释解矫人员解决了就业。三是岗位引导。根据刑释解矫人员的技能、特长及年龄等不同情况,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岗位,妥善帮助他们寻找合适工作岗位,增加稳定收入,真正做到了“监所改造、基地帮教、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档案管理必规范。严格按照“一人一档、动态更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安置帮教对象工作档案,对全县2770余名刑释解矫人员逐人建档,形成安置帮教工作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