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建议从社区(村居)抓起,完善基础数据,共享数据资源——

进一步提高我市疫情防控能力


□ 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刘菲菲 通讯员 赖文光

当前,疫情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疫情防控相关话题颇受市民关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发展态势,有市政协委员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并对进一步提高我市疫情防控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4月26日,记者采访了相关市政协委员。

“不论外防输入,还是内防扩散,社区都是第一线的。”市政协委员钟亦兴认为,在疫情防控中,社区管理的有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遏制疫情的速度。疫情防控虽已逐渐常态化,防控仍要时时把关,从社区抓起,如何治理社区、优化社区防控依旧非常值得探索。

钟亦兴建议,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积极发挥人的力量。如定期召开由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楼栋长或志愿者参加的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成立防控小组,加强“一组一片区”的管理,发动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通过走访入户为主、电话微信沟通为辅的方式对片区内常住居民、沿街商铺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社区内务工人员、假期返乡大学生等进行详细登记,确保采集的信息有效。同时,多频率、多方式地宣传最新防控政策,统计排查信息,发动全民开展防控监督,把防疫工作落实到家家户户。

在做疫情防控时,他认为要重视物资需求,确保每个片区的口罩、消杀用品等供应充分,把居民需求摸清、摸准,必要时列明清单。他认为,可以试着去调动社区各物业、医院、超市的力量,找准利益切入点,详细规划好常态化下的物资供应和在紧急情况下的物资、医疗分配。

钟亦兴还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要发布实时信息,及时消除恐慌陷阱,并建立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服务电话热线或微信群,实现心理辅导全覆盖。

作为连城县文亨镇基层干部,市政协委员谢飞龙参与过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排查、协助居家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他发现,在人员排查时经历了初期的耗时耗力到后期的相对精准的过程,在防控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一些不足,如新冠疫苗刚接种时,各乡镇只拿到本乡镇的接种记录,乡民在其他地方的接种记录无法查询,后经多次协调才能查询本省的接种数据。又如对中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的排查,起初逐村逐户排查,费时费力,在完善村级户籍人口基本数据后,基本能快速地排查返乡人员。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各村基础数据不完善,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基础数据库,共享数据资源,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具体来说,他建议完善各村居基础数据库,包括各村居人口基本数据库及防疫网格库。防疫网格由挂村领导、各村书记负总责,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包组包片组成,各村干部负责几个村民小组,各村民小组组长联系组内村民,每户至少有一位代表。防疫网格要有所有网格成员的联系方式等数据,并成立各网格微信群,利用网格群可以用于所有的村务工作。如疫情防控、反电信诈骗宣传排查、防洪抗汛等。

各村居把基本数据库建好后,由县级及以上卫健部门合并建立各基础数据库,逐级往上到省级甚至是全国基本数据库。基本数据库建立后,由专人负责数据资料的收集、分发等专项工作。如对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排查,可由各村居在本村进行基本数据筛查,查询重点人员。也可由中高风险地区居住人员中筛选流出地人员,从而做好相关排查防控监管及健康监测等工作。

谢飞龙认为,在尽可能完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应注意及时更新数据,专人负责、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他表示,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希望全社会能够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尽快拨开疫情阴霾,共享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