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闲来垂钓碧溪上
——小溪河污染治理五年做法成效观察
□ 融媒体记者 林阿玲 林海燕 罗镇辉
4月23日,龙岩中心城区。
夜幕降临,挺秀桥下波光潋滟,映照着中央苏区金融街的璀璨灯火。对岸滨河绿道旁,架着一根根长长的钓鱼竿。垂钓者们目不转睛盯着水面上发着蓝光的鱼漂,“有了!”随着一声轻呼,一条鱼儿被拉出水面,引来岸上闲步的群众惊叹围观。
这是小溪河与龙津河交汇处的一道独特夜景。
水净岸美,鱼翔浅底。自从重拳治理由浊转清后,小溪河便成了附近垂钓爱好者的新去处。
鱼的生长繁殖,依赖于好的水质。小溪河2021年度监测报告(每月一检)显示:各断面水质以Ⅲ类水为主,部分时段为Ⅱ类水。而在五年前,整条河基本是Ⅴ类甚至劣Ⅴ类水,鱼儿几乎绝迹。
变革,始于2017年——我市打响小溪河污染整治攻坚战,通过重拳实施综合治理,小溪河实现历史性转清,2018年流域功能达标率为100%,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达88.9%,之后在严管严治下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并保持至今。
小溪河的成功治理,形成了市级总河长亲自调度,市河长办总牵头,县乡村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对山、水、林、田、村等进行系统综合治理的重点流域治理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2019年,小溪河被龙岩市河长办评为市级“美丽河流”;2021年,以小溪河为范本的龙岩小流域治理经验,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岸上清风拂杨柳,河间碧水映丹阳。恢复干净的小溪河,给沿岸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利剑高悬,始终严查严处“零容忍”
“1月7日上午,因东山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勾机在河道施工,导致小溪河水浑浊。建议相关部门对涉河项目加强监管,最大限度避免影响水体。”
“3月3日下午,美伦生态城工地对面因电力顶管施工,造成小溪河水浑浊,现场已告诫并制止施工。”
……
这是今年以来小溪河流域监管中心巡查员发布的信息。每天他们都会将巡查情况反馈到由相关部门、镇(街)干部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的“小溪河工作群”里。
对于一些不听劝阻违法施工,严重影响水体的,政府则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
2020年3月,江西茂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怎么也想不到,工地污水的一次违规排放,竟然受到了严厉处罚,还收到了法院准予强制执行处罚款的裁定。
原来,2019年6月,该公司在其承包的龙岩金鸡路二期工程管廊项目施工中,将工地基坑内未经沉淀的水,通过抽水泵直接抽取外排,导致小溪河水质浑浊。新罗区生态环境局查处后决定对该公司处予罚款2万元。
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司后,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迟迟未缴纳处罚款,经催告仍未履行,因此新罗区生态环境局向新罗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是2020年以来法院审理的涉小溪河流域3起非诉执行案件中的一起。
“污染治理,最忌讳紧一阵松一阵,一放松污染就要抬头。”新罗区龙津河综合整治中心(以下简称“区龙治中心”)、区河长办主任黄斯明告诉记者,2017年进行铁腕整治严查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后,市、区两级对小溪河的监管查处一天都没有放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及时研究制定常态长效机制,把执法的重心、责任的重心下放到基层。区龙治中心专门成立小溪河流域监管中心,组建起专职巡查队伍,每日对小溪河开展巡查。
为加大监管合力,区龙治中心还督促街道每日开展属地巡查,联合市、区相关部门开展每周两次的职能巡查,并不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和突击检查。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惩处,大力打击涉河涉水犯罪,形成“利剑高悬”的震慑作用。
2020年以来,渔政部门共制止违法捕捞行为103起;林业部门查处小溪河流域周边违法占用林地案件9起,盗滥伐林木案件3起;公安部门受理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破坏水生态行政案件6起,行政拘留1人。
标本兼治,坚持生态修复“美容颜”
4月13日,春阳高照。新罗区适中镇莒舟邦坑的废弃矿山内,数台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正在平整堆土弃石。
这是去年12月开工建设的小溪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投资约700万元,将对小溪河流域周边的莒舟邦坑约200亩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今年6月完工。
平整土地、修复山体、种植草木、改善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后,该废弃矿山水土流失状况将得到彻底遏制。
矿山治理,事关小溪河水环境的根本。2017年开展攻坚整治后,我市建立起小溪河流域矿山治理清单,对流域内不符合新编矿产资源规划的矿山,采矿证到期后一律关闭退出;对符合规划的矿山,要求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同时,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
据统计,2017年以来小溪河流域共关闭退出矿山16家,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累计完成2000多亩;3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4家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矿山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手抓流域矿山生态治理,另一手抓流域人居环境改善,将小溪河“洗净妆新”,让流域治理真正变成惠民工程——
整治村庄环境。重点推进各村庄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围垦种植清理、河道清淤清障等;整治东山活禽批发市场,启动搬迁工作。
打造溪岸景观。相继建成了东山湿地公园、莲东片区滨河绿道等,昔日的“小黄河”变成了群众身边的“幸福河”。
渔业增殖放流。2020年以来共向小溪河投放鲢鱼、鳙鱼、扁圆吻鲴、棘胸蛙等万余公斤,促进水生态修复。
……
如今,“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优美滨河环境,向小溪河深处不断延伸。
全民参与,发挥“草根力量”共治水
3月6日,在学雷锋活动月之际,身着大红马甲的巾帼护河志愿者齐聚新罗区南城街道,参加清洁环境美河湖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带着工具,来到莲东一带,清理小溪河沿线的垃圾,打捞收集河面漂浮物,并向周边居民发放爱河护河宣传材料,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携手建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居住环境。
这样的红马甲行动,在小溪河沿线时常可见。
民间河长从群众中来,大多生活或工作在河道周边,能够及时发现河道异常情况,有效弥补政府河长巡查频次有限、河道信息掌握不及时的问题。近年来新罗区大力探索建立民间河长队伍,让“草根力量”加入治水护水大军,形成政民携手共治水的良好局面:
建立保洁企业员工“民间河长”体系,利用龙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河道保洁点多面广的优势,配置龙环河长8名,龙环护河员44名,对责任河段每天进行网格化巡查、保洁。
组织建立“媒体河长”队伍,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记者对小溪河治理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利用媒体视角参与管河护河;
开展最美“民间河长”展播、志愿者护河、巾帼护河等活动,广泛宣传小溪河治理对人居环境带来的深刻变化,激发更多群众参与治水。
……
市、区两级还在小溪河监管信息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开发“河长通”APP、e龙岩“随手拍”等,方便群众投诉监督,让每位市民都可以化身为“河长”,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小溪河治理,让群众在治水工作中享有更多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有效扭转了过去“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官方治水局面,真正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