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拓展与升华
——孩子写作关键期的家长感悟
□ 莫志强
女儿读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正式接触作文,在我看来,下学期则是承上启下的写作关键期,除了标题应尽量做到简洁、灵动外,还需强化拓展与升华意识。具体而言,就是紧扣内容拓展和主题升华两个要点,在平日里对孩子进行点点滴滴的适时启发和细致引导。
这里想说一下,笔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下载一些正能量的歌曲作为车载音乐,播放给孩子听,不时说说如何理解这些好歌,又如何使之为我所用。譬如,围绕语文课本关于观察事物的单元主题,以清明时节为契机,我启发引导女儿写青松。
首先,我把最近下载的抖音热歌——改编的学生版《半生雪》放给她听:“不惧风雪,我中华儿女流血不流泪……信念坚如铁,不怕苦也不怕累,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努力学文化,长大建设大中华。”然后告诉她,可以适当运用里面的一些歌词,比如,写到后面时,可以说青松让我想起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他们信念坚如铁,流血不流泪,不怕苦和累。接下来,再对主题进行最后升华,就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学习青松品格。
讲到这儿,女儿突然跟我说,还可以引用之前听过的歌曲《好大一棵树》:“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我说不错,不过,这棵树不是青松,你得巧妙联系,比如青松高大的形象,让我想到歌曲《好大一棵树》里的那些词,虽然唱的不是青松,但是青松也是这样的树,苍劲挺拔,四季常青,默默无闻。
随即我又给她脑补知识:陈毅元帅曾写过一首诗,就叫《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然后,我跟她讲这是什么意思,问她如何用到文章里。她说,可以放到开头引用,然后点出“青松”。
这样,第一段用诗句引出主题,第二段就正式写青松,先写它的样子,就是拓展内容,把简单的句子“拉长”,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从而把叙述句转化成描写句,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平常积累的一些好词语。同时,在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次序,比如从远到近,再从整体到局部,这里面又可以进行一些联想。
接下来,第三段可以写刚说到的由青松想到的歌,点出它象征的精神。最后一段自然就是升华到如何学习青松的精神品格。
这里想说的是,孩子毕竟还小,作文主体还是应放到具体内容的拓展上,主题升华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立意即可。启发引导孩子注重拓展与升华,主要是让孩子懂得思考、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不会总结,更不用说提升了。
在启发引导孩子思考方面,听歌只是其中之一,平时陪孩子阅读,是另一种方式,此外,相关生活场景出现时,也可适时利用。比如孩子吃香蕉或苹果时,就可以让其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入手,想想如何展开描述。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孩子需要用心用情投入,家长也要用心用情引导,而牢固树立拓展和升华的意识,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