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基层“末端” 做群众“贴心人”

——武平县平川街道南门社区将“四诊法”融入社区工作


□ 融媒体记者 傅晓君 通讯员 邱晓丽 高宝琳

“今年终于不怕雨季了!大树砍掉后,路面干干净净,心情也舒坦多了。”4月1日,武平县平川街道南门社区居民周先生发了条消息给社区工作人员分享喜悦,他说“往年这个时候,因雨水冲刷,小区这条路面上都是掉落的树叶和花朵,给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原来,去年9月周先生向南门社区申请,希望社区能够帮忙移种生长在居民楼旁的一棵苦楝树,因大树常年往下掉树叶给居民造成了困扰,又因根系发达严重破坏了路面而影响着居民的出行。社区收到群众诉求后,随即到实地查看,并与园林所工作人员及时沟通,经过周边居民一致认同后开始安排作业时间。去年9月24日一大早,工作人员经过近5小时的紧张施工,彻底有效地清砍了该树,并赢得了过往居民的认可。

而这仅仅只是南门社区做好群众“贴心人”的一个缩影。该社区时刻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将传统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融入社区工作,以实际行动实现人心凝聚,传递“正能量”,做群众的“贴心人”。

如何主动发现社区群众需求?——“望”民情、“闻”呼声

南门社区干部经常入户与辖区居民群众促膝交谈、“察言观色”,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在望民情、访民意中,掌握着居民群众的一本本明白账,针对薄弱环节,由里向外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确定“病源”。比如,针对社区邮政家属区、电力家属区老旧小区,社区干部协同建设方、居民代表等一同考察现场,协商改造事宜;将B1、H区的脏乱臭花池进行改造。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社区始终把居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实效的重要依据。社区采取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随机入户走访等方式,听取居民群众对党组织落实制度、组织活动、便民服务、党员作用发挥等工作开展情况,真正掌握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切忌“讳疾忌医”,要深挖症结,明确“诊治”靶向。针对南门容易出现城区内涝,辖区居民群众特别闹心,社区协同共建单位住建局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可以有效解决老城区因为雨污混流导致的汛期积水、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何让社区服务有生命力?——“问”良方、“切”症结

社区工作是基层治理的“末端”,要守护好基层“末端”,让社区服务有生命力就要切实结合群众诉求,对症下药。南门社区针对辖区居民就医难问题,积极协同武平县医院在树子坝开展义诊活动;协同妇幼保健院开展妇女保健和关爱乳腺健康知识讲座及义诊活动;针对管辖区域内出现的居民矛盾纠纷、下水沟酸臭味等问题,该社区充分发挥“近邻”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融合”模式,搭建小区各方沟通平台,推动小区民主自治,为居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为精准“切脉”,该社区着力凝聚基层干部的敬业之心,“切”准要害,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针对弱势群体,我们社区协同共建单位定期入户走访、倾听其心声、回应其需求。”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林华英说,“我们也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让他们感受党组织温暖的关怀,感受到‘大邻网’带来的幸福感。”

据了解,该社区实行“四诊法”以来,在文明创城、防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纠纷调解、环卫整治等各项服务中为群众做了600余件事,服务了5000余人次,调解等解决问题成功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