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供销系统:
发扬“六干”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融媒体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陈声金
“茄子苗刚种下去,水不能浇太多,水量控制很关键,而且要在根系处浇水……”4月6日,在武平县中山镇太平村富家坝,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总支书记刘星光在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忙碌着,手把手指导工人种植新品种茄子。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点多面广的基层供销社该怎么干?能为老百姓做点啥?
“想着干、领着干、带着干、陪着干、学着干、争着干。”这“六干”精神,是几十年如一日穿梭于田野间的刘星光的真实写照,也是供销社“扁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一心为农——群众的“贴心人”
供销社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刘星光曾担任中山镇供销社主任,作为基层供销社带头人,他牢记为农服务的宗旨,时刻想着做更多利农利民的好事。
打开刘星光车子的后备厢,水鞋、雨衣、草帽、斗笠、手套等用具,将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他也因此将后备厢戏称为“垃圾箱”。“一天不到田里走走,就感觉浑身不自在,田里的泥土香、草香、果香,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明年10月将退休的刘星光,已在供销社的岗位上奋斗追求了40年,田间地头始终是他最主要的办公室。
领办合作社、创办联合社、推广“五新技术”、开设“田间课堂”、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40年来,刘星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过去供销社搞经营,现在我们做服务。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刘星光用行动叫响了“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口号。
领航发展——农民的“领头雁”
乡村振兴,供销力行。
供销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农服务。2005年,时任中山镇供销社主任的刘星光带头“吃螃蟹”,领办创办了武平县第一个合作社——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到2011年,全县各类合作社加起来达到140多家,单一合作社力量单薄,又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为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刘星光带领合作社成员创新求变,联合16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我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做到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抱团集群”闯市场。
如今,联合社与王老吉、泰山仙草蜜等40多家知名生产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年销售仙草2万余吨。
正是靠着这股“六干”精神,让基层供销社找到准确定位,成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带动农民群众的“领头雁”,让老百姓尝“甜头”、有“奔头”。
帮着群众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2017年,在广东打工的邱建华回到老家中山镇武溪村,一直想做点什么,但苦于没有方向和思路。此时,由中山镇供销社领办的农欣果蔬专业合作社向他抛出橄榄枝。经过调研和分析,他决定加入合作社,开始种植脐橙。“合作社帮我建基地,让我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种植管理技术,而且还如愿入了党。”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邱建华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今年种植脐橙达485亩。从迷茫者到合作社成员,再到种植大户,邱建华的人生实现华丽转身。
中山镇供销社实行“师带徒”机制,农技专家能手手把手教授指导干部职工、社员、群众学习播种、种植、管理等技术,层层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人才,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问题。
苦干实干——职工的“好榜样”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是供销为农服务干出样子的重要途径。
2021年,中山镇供销社因地制宜,与县烟草部门合作,引导福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烤烟种植基地、新型节能烤房,推广“五新技术”。在烟技员和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的指导下,中山镇供销社主任曾菊英、刘星光和供销社员工、合作社成员卷起裤子、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奋战在田间地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合作社种植基地生产烤烟36500公斤,产值115万元,带动就业近500人,助农增收52万元。在苦干实干中,曾菊英也实现了自我突破,于2022年2月成为“福建好人榜”候选人。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和市场环境,唯有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才能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是一项新兴产业,对于基层供销社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武平县供销社积极探索和尝试,发展“网上供销社”,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一开始,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缺网络等问题。为此,大家边学边干,四处找人才、找货源、找客户、找合作伙伴。”武平县供销社主任童春风说,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开设了京东中国特产武平馆、苏宁中华特色武平馆和淘宝武平供销企业店,加入了全国总社供销e家。目前,该社在全县建立供销e家电商服务中心16个、电商服务站点117个。202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15.66亿元,被中国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评为“十佳电商服务平台”。
勇争一流——比学赶超“急先锋”
只要是党委、政府有需要或农民群众有需求,基层供销社都以意气风发的姿态争着干,在系统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021年7月,中山镇供销社成立武平星光职业培训学校,采取“课堂+田间”的方式,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课堂学习之外,邀请农技专家和当地“田秀才”“土专家”到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非常受欢迎,去年累计开展培训23期、1753人次。”在曾菊英看来,成立职业培训学校,本不是供销社的“分内之事”,这是他们“争”来的活,但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技术技能培训难题,还大大拓宽和延伸了供销为农服务领域。
时代在变,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初心和底色不变。日前,市供销社制订下发了《龙岩市供销社“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方案》,要求全市供销系统干部职工大力发扬“六干”精神,转变工作作风,争做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贴心人、农管家,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供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