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塘前,二十八口塘

图为连城塘前荷塘风景。(资料图)
□张茜
我从省城慕名而来。
村子后背左右,群山环围,前出13公里,冠豸山迎面突起,高挺俊秀,山脊豁豁牙牙,映于蓝天,仿若裁剪而出,甚是好看,村人曰“照壁”。
村子坐在这大“圈椅”中,“椅圈”并不高,阳光充足。天空如同仙女探头俯视,降落得很低、很低,不由得想伸手触摸,抓几朵白云入怀,也像村子的天花板。空气清澈透明,丝丝岚气,隐隐约约,平添几分朦胧意境。
木房宅院一座连着一座,早先明代只有二十八家,户户门前一口水塘,均为半月形。口口碧池,寓意风水,实为防火、净化家用洗刷废水、收集落雨。池中养莲,亭亭玉立,青叶肥硕,花瓣厚实有力,朵儿大如海碗。池塘底下留有小口,暗自接通,汇入横在村口的河流。屋舍依山而建,形成一个上高下底的U型,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将村子隔成两半。溪流昼夜不停,拧着身子骨儿,汩汩泠泠,一路小调,夜里安静,尤为动听。我投宿村里客栈三楼,窗子对着溪流,天籁里入眠。清晨被鸟儿唤醒,打开窗户,一蓬蓬绿云般的树冠,里边隐着鸟群,热热闹闹,扑凌飞蹿,活泼了整个村子。
小学生从各家出来,花花绿绿,背着书包,汇集上村道,去学校。青壮年掮着劳动工具,徒步、骑电摩、开车,去荷塘、稻田、蔬菜基地,还有街上的店铺。街道在U形口外面左拐的地方,明代后的村子延续都在这一片,也就是我所在客栈的正门外。留家做饭的女人,搬出要晾晒的地瓜粉、豆子、花生,摆在庭院里、门外坝子上。一个大娘,将锅灶搬到了小溪边上,小溪挨着她家院子,院子没有大门。木柴在炉膛里燃得正旺,大娘手持铲子,在铁锅里翻动着,米粉雪白雪白,随着大娘的创意变换着姿态。
客栈老板喊我下楼吃早餐,昨晚我们喝茶聊天到深夜。因为一进客栈,就被眼前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一座院落,被打理成多肉植物艺术园。我是园艺师,视线舐过一棵棵植物,如获至宝,急忙放下行李,徜徉其中。园子有着专业的艺术性。流水假山,仅一步之跨的袖珍拱桥,几棵老桩仙人掌憨态可掬,做了进院照壁,也做了房间遮挡,纤细翠竹散落泥墙下,多肉景天、大戟、番杏、仙人掌、百合、龙舌兰、箩摩……应有尽有,灿若繁星,布满院子。这规模庞大的肉类,都各自安逸在别具一格的容器内,大到酒瓮,小到墨水瓶,以及破损瓷器底部置上几块卵石。从不被我放在眼里的肉科,聚集这山乡小院,将我震撼、迷醉。我以内行的眼光,透视这座园子,设计、种植、养护都无可挑剔,不禁联想起她的主人。他来了,是客栈老板,高个、壮实,麦子肤色,着装时尚,看起来很年轻,后来得知五十出头。
在我一连串兴奋的赞赏和询问里,他安静的双眸闪出了铮亮火花。下午我在这仙境里看书作文,晚饭后又来到园子。老板不善言谈,陪我看了一会儿,说“去后院喝茶吧”。还有后院?去后院得通过老板夫妇居住的卧房和小客厅。后院隐秘而更加精致,有一棵合欢树,有遮风挡雨的八角亭,有微型水景、小荷花池、维护极好的盆景,当然还有稀奇古怪的多肉植物。月牙儿高悬,没有风,合欢的细碎树叶一动不动,静静地听我们说话。老板夫妇是广州人,七年前和我一样慕名来旅游,来看古老的二十八口塘,就留在了这儿。他们将一幢民房变成了客栈,老板痴迷植物和园艺,夫人懂欣赏,拍照片视频常发朋友圈,两人过着仙人日子。
第二天晚上10点多,看书倦了,我下楼到园子,看过月色里的植物,出门去村子里转悠。
天空像青布遮在头顶,黑得很纯粹。街巷上干净宽敞,路灯暖黄,我折身抄近道去莲塘。从几家门前经过,大门敞着,玻璃窗不拉窗帘,夫妻对面在说着话。水塘莲花池间绕着木栈道,栈道扶手提着照亮的灯带,这和城里公园一样,只是更安静,就我一人,很远处有一束手电筒亮光在来回移动。“扑通”一声,头皮和心脏惊跳起来,不知是青蛙还是大鱼儿,跃起又落入水中。一架巨大的风车轮架在小溪上,溪水一拨赶着一拨,冲上轮叶,展示了杂技演员的本领。山乡的春日,早晚还在清冷里,夜里更是,露水如同调皮的精灵,不知不觉爬了满身。
河道横在村口上,宽阔得很有气势,在城里要算十车道吧,它运载着丰沛流水,流水过些天就要运载漂筏了。河床平缓,水流柔和,老人小孩也能乘坐漂流筏子,亲水、体验水的脚步和律动。岸上石头栏杆,粗壮结实,很美气,雄壮威武地护卫河流,向前,向前。
桥头上守着一棵老香樟,园林说的假二叉枝丫,一叉衔接一叉,织渔网似的形成一把巨伞。在这夜里,我感觉她像我的老祖母。祖母远去的怀抱,淡淡的沉香味儿,又回来了。
夜里睡得特别香甜,婴孩般。
翌日街上赶墟,我在人群里兴奋地走来走去,看着每一样农产品都喜欢。买了一棵桃树苗,5元钱。鼠曲草鲜活地跳动在竹筐里,一筐五斤,都买了,回家做粿,据说补肾,久坐电脑前,总是腰酸。集市上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乡人见面,热情打招呼,交易显得并不重要,这是富裕的一种姿态。
每天吃的米饭,特别香甜,问了,是当地米,想起这里土壤富含硒土,空气和水也有关吧。我们满街找米店,路人伸手一指,在桥头找到了。两扇落地玻璃门对合,没有上锁,自由打开,店里茶桌上摆着茶具、茶叶、水和自动烧水的炉子,一袋袋大米,靠墙根儿摞着,价格高中低分别标注,墙上贴着付款二维码,自己搬米、扫码,无人销售。
二十八口塘,风雅极致,文明有象,村子叫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