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博尔铜矿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 傅长盛

2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强调指出,要持续发挥紫金博尔铜矿等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中塞传统友好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2001年10月1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紫金山金铜矿视察,高度评价紫金矿业“体制活、效益好、环保有创新”。二十年过去了,在习总书记的鼓励下,当年的县级小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五百强”的全球一流矿业公司,紫金矿业在塞尔维亚的博尔铜矿又受到习总书记的点赞关怀,这不仅是集团公司的骄傲,也是整个闽西老区的光荣。习总书记对紫金博尔铜矿的关心,对龙岩市企业乃至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中国企业要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年前,紫金矿业从开发本土紫金山金铜矿出发,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走向全国,开发建设了一批骨干矿山。在香港上市后,紫金矿业确定了国内黄金领先——国内矿业领先——全球矿业领先的发展战略,从2005年并购加拿大顶峰矿业开始,弄潮国际市场,在全球配置资源,解决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瓶颈问题。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此时,紫金矿业已在中亚、俄罗斯、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开疆拓土。到2021年年末,当年紫金山上的“星星之火”已经燃遍全球,集团公司在海外13个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全球五大洲到处都飘扬着中国紫金的旗帜。紫金矿业已成为中国矿业“一带一路”成功的先行者。公司海外控制的铜金等矿产资源储量、产量及利润已经全面超越国内。

启示之二:在运营海外矿业项目时,紫金矿业充分利用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先导的“独门功夫”,将别人不想干、干不好的项目干成,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紫金矿业的塔吉克斯坦泽拉夫尚、澳大利亚诺顿金田、塞尔维亚紫金博尔、圭亚那奥罗拉等一批原由西方人运营管理的亏损企业都在一年内扭亏为盈。

以公司首个海外铜矿项目——非洲刚果(金)穆索诺伊公司为例,通过建设方案优化,大幅缩减项目投资和建设期,不仅实现了投资省、投产期提前,而且建设质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从平基到建成仅用了2年多时间就迅速产生了投资回报。2018年,该项目二期湿法回收项目投料试生产,创造了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矿山建设的纪录,2019年,该项目提前达产达标,具备年产10万吨铜、3000吨钴的能力,集中地反映了紫金效率和紫金速度。

近年来,紫金矿业在全球矿业界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控制金属资源储量和矿产品产量最多的企业,也是中资矿企在海外投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启示之三:紫金矿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在国际化过程中,紫金矿业将“开发矿业,造福社会”的宗旨在海外项目发扬光大,为当地社会共同发展提供紫金智慧和中国方案。

塞尔维亚原本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南联盟解体、塞尔维亚独立后,博尔公司原本是有5000多员工的老国企,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分布面积广、管理幅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自2018年12月紫金矿业接手博尔铜矿后,将紫金文化移植到矿山,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加强各生产环节管理,降低矿石贫化率和采矿损失率,提高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同时采购先进的技术装备,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几个月时间,紫金就使博尔铜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挽救了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让塞尔维亚百年老矿“重生”。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为此赞誉道,“这是中国企业投资塞尔维亚的典范,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表达敬意和感谢!”

紫金矿业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不仅实现了博尔铜矿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还对当地矿业城市发展和企业绿色生产起到示范作用。因为紫金的投入,今天的博尔铜矿,生产经营快速向好,员工工资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司已经成为塞国东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今天的博尔市,城市和乡村都恢复了生机,越来越多年轻人返回家乡工作,生活越来越好。随着紫金在塞投资铜矿产量的释放,塞尔维亚铜产量将从目前的占欧洲5%增加到18%,将成为继波兰之后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