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文明耀闽西

——2021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 记者 阙国豪 通讯员 廖建华 邓婷

1月23日,“百福迎春·福见龙岩”书法作品展在龙岩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古田基地举行,拉开了“文明龙岩福多多”系列主题活动的序幕。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市委文明办发出通知,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龙岩福多多”系列主题活动,围绕“文明传福、佳节送福、行善积福、生态造福、诚信弘福、节俭惜福”,大力弘扬闽西“福”文化,推动具有闽西特色的“福”文化“活”起来、“热”起来,不断丰富拓展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的内涵和品质。

2021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以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引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五城联创、五城同胜”战略,带动新一轮各级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蓬勃开展、有效覆盖,不断丰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岩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营造了建党百年浓厚的红色文明氛围,持续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坚持立德铸魂,擦亮红色文明的“龙岩名片”

上月17日,市委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道德典型“岩”讲家百场宣讲活动启动。

一个多月来,由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组成的宣讲团深入社区、农村、厂矿企业等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这一主题主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深度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文明创建的导向作用,发挥好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深化道德“岩”讲家等系列宣讲,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年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宣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实施《龙岩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四德”建设贯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扎实推进“榜样龙岩”建设,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国好人”“福建好人”选树推荐工作,有3人上榜中国好人、12人上榜福建好人,3人被评为福建道德模范,34人获评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一年来,闽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明“龙岩名片”越擦越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文明在这里”等主题宣传报道中生动展现我市红色文明培育、创建、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坚持常态长效,探索创城“龙岩路径”

2021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起始之年。我市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为民惠民理念和“一盘棋”思想,推行“常态+攻坚”的创城新模式,围绕提升有温度的幸福龙岩建设品质内涵,以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为抓手,以龙岩市(含新罗区、永定区)龙头创建为引领,实施打造“八大环境”、着力“九大提升”工程的“189”创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不断构建“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五城联创”格局。

一年来,我市不断健全机制体制,深化“1+2+N”责任体系,持续推行市领导挂钩永定区、新罗区中心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督导创城工作机制,组织212家市直单位挂钩中心城区61个社区开展创城共建工作,完善落实“街巷长”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市、区资源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落实常态化创城督查巡查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下发日常督查整改通知42期,涉及整改项目1183件,单位85家次,全部整改完成。

一年来,我市党建引领贯穿创城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继开展创城整治提升周、党员进社区回小区争当创城先锋主题活动、“金秋九月 创城提升”、“五个一”专项整治等行动,促进红色信仰更加坚定、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明显增强、民生福祉日益改善、社会文明充分彰显,群众创城知晓率达到99.12%,满意率达到97.01%。

坚持全民共创,提升文明创建“龙岩品位”

2021年是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第一年,出台了《龙岩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按照“补短板、调结构、强弱项”的思路,组织155个村镇、350个单位、35个社区、4个风景旅游区、84所学校完成全国、省级文明创建申报工作,确定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参评对象967个。

一年来,围绕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及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乡风联系点、美丽庭院等创建为抓手,把环境整治、移风易俗、诚信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重点,督促指导各地认真落实《龙岩市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办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加大对不良陋习的治理力度。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创新推行“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工作模式,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成为市民生活的新风尚,党建引领有效激活小区“微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创新创造,深化文明实践“龙岩模式”

一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四级书记亲自抓、中心所站三联动、结对共建双提升、服务群众一条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岩模式”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成立了全国首个设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创了全国首个跨省、跨区域的龙岩·北京海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先例,建立了福建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家智库,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两院”院士精神特色点,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明网等主流媒体及八闽快讯、海峡通讯等重要刊物的大力宣传推介,“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等创新举措,得到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的点赞和关注。

市委市政府持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三重”工作范围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持续发挥好5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推动政策、资金、人才资源下沉到基层。按照“抓龙头、强支撑、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印发《龙岩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市指导组19个成员单位与7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挂钩共建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一体化工作格局。组织208个全国、省级文明单位与全市3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特色点)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文明单位创建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2021年7月,在全市7个县(市、区)同步开展“文明实践 快乐奉献”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行动,提升服务群众“零距离”“心连心”水平。目前全市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4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5957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万多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万小时,受益群众1456万人次。

坚持正本清源,锻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龙岩品牌”

2021年5月,上杭县被列为全国50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以此为契机,印发《关于深化推进龙岩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实现全市乡村少年宫“一宫一品”特色创建有效覆盖,推动上杭县26所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实现服务阵地向广大农村延伸。

一年来,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加强未成年人美育和“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三红精神”系列教育,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市里制定《龙岩市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坚持红色文明从娃娃抓起,持续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龙岩品牌”。

一年来,全市各级持续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和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全市评选出20名新时代好少年,上杭一中马宬恺同学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武平县十方中心学校钟岚玲同学获评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一年来,完善文明校园考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完全小学独立创建,推动民办中职、中小学校深化创建,开展“00”后话文明等系列活动;实施市、县、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联动,开展中高考生考前减压团辅等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助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