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令人向往的山区小城


图为武平仙女湖。钟炎生 摄

□(北京)张金金

武平,龙岩辖区的一个边远小县。我虽是土生土长的闽西人,但因少小离乡,直至退休之龄都不曾去过武平,所以对武平的一切知之甚少。印象中,武平就是偏僻、闭塞、落后的贫穷之地。

然而,对武平的肤浅认知,被我晚年的一次公务考察给彻底地颠覆了。

那是2020年晚秋,我有幸随北京闽西老促会考察团回龙岩各县区考察脱贫攻坚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承蒙龙岩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热心推荐,在预定的考察点之外,专门安排我们去了一趟武平参观。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武平的土地,心里无疑有所期待。

车入武平地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丘陵绵延,山川秀丽,公路弯弯,车少人稀,路边山坡多有护坡,少见瑕疵;入县城境,沟端路直,宽阔平整,路旁的广告牌醒目林立,字体规范;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人车路径分离,十字路口,车让行人,文明有礼;沿途干净整洁,无一垃圾脏物;路侧的景观绿篱修剪到位,整齐美观,堪称都市标准;流经武平县城的平川河,水清如镜,岸边绿树成荫,河堤石砌砖垒,环境幽雅。

入住的酒店位于武平县继续教育基地内,这里既提供住宿餐饮接待服务,也是承接县内外干部培训的中心,还是武平县委党校所在地。三项功能同为一院,资源共享,利用充分,少了攀比,也便于管理。酒店由几幢不高于六层的楼宇组成,分两个院落,布局方正,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不奢华,不俗气,别具一格。标准间室内陈设简洁明快,朴实无华,空间不大,但用具设施俱全,小住几日足矣。在国家尚不富裕的当下,如此设置,完全符合县级标准,比起那些攀比跟风、超标建设的贫困县区,更彰显了武平县领导的务实理念和职业操守。

武平县城面积不大,常住人口将近12万,街区多为改造和新建,也无多少高楼大厦,但街道宽敞,整齐清洁,路树常绿,花草间或其中,漫步街头,让人感觉舒适清新。小城的闹市区内,新建的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依仿古建筑,选位精到,设计别致,用料考究,布局合理,称得上是县城的地标性建筑。虽为仿古模样,但其实是文化商业街陈设。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始终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城西北的刘亚楼将军纪念馆,是武平县城的新近建筑。该馆传统设计,落落大方。按刘亚楼将军的革命经历,场馆分设五个展厅,布展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观展性。

刘亚楼将军资历深,贡献大,在开国上将中颇有名气。他1928年参加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任红一师师长,长征时期任红二师政委,沿途始终担负开路先锋职责,指挥先遣部队打过许多恶仗硬仗,立下汗马功劳。到达陕北后不久,又由中央“钦点”,出任抗大教育长,为我军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1938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推荐,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三年后即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应召回国出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林、罗胜利完成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前线总指挥,仅用29个小时就攻克了被国民党视为固若金汤的天津城池,为平津战役的完全胜利立下了不朽之功。新中国成立前夕,又临危受命,出任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空军。他不辱使命,仅用两年时间就为我军培养了敢打敢拼的飞行员队伍,为抗美援朝解了燃眉之急,涌现了以王海为代表的一批空军英才;1960年代初期,他又秉承军委旨意,精心布局,多点设伏,用并不先进的防空武器,两次打下侵略我国领空的U2型高空侦察机,给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予沉重打击,为仍被西方围堵的新中国立了功,争了气。

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人们对他的敬仰是非常自然的,所以,纪念馆的人流常常络绎不绝。

城郊的千鹭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大,设计建设一流,堪称国内经典。该园融丘陵、森林、湖泊、溪河、沼泽于一园,有走不完的景观步道,有安全却让人心惊的玻璃栈桥,有随处可见的休闲廊亭。置身其中,远处眺望,是烟波浩渺的森林美景,往栈桥下俯视,是碧波荡漾的鹭湖水面,运气好时,还可看到白鹭戏水,至于水鸭、山鸡更是时常可见。园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置身园内,自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梁野山是武平乃至龙岩的名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该山虽然不高,但终年山泉潺潺,林木葱茏,是炎热夏季的避暑胜地。山下的农家住宅,背山面水,环境幽静,是都市老人休闲养身的上佳去处。每过“五一”,福州、厦门就有不少老年夫妻前去度夏。他们选一农户,与户主同住一楼,同桌就餐,价格实惠,健康生态。村民住宅由农户自建,村镇补贴,但街区由政府统一规划,住房样式由政府帮助设计,外墙装修颜色用材一致,显得干净利落。村内还有若干饭馆,专做农家美食,方便短暂游客。

武平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很有特色。主要是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村制宜,不拔高,不超前,不攀比,实事求是,量力而为,不搞千村一面。该政府干的事情,政府决不推诿,该村民干的事则由入村干部同本村干部入户走访动员,是什么问题就商量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村民乐意为止。比如,对梁野山侧翼的尧禄村,政府筹资修通了近10公里山路,让公交车通到了村里,大大方便了村民交通出行;又出资从福州请来美术老师为村民住宅的外墙设计制作3D壁画,从而美化了山村风貌;村里也非常配合,主动规划,修路种树,清扫垃圾,整修梯田,让昔日的穷村焕然一新,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值得一提的是,远离武平县城30多公里的武东镇安丰村,利用昔日的学校场地,由在外的乡贤捐资、村里投资,改建装修了一处新文书院。

书院的近万册图书、名人字画、珍藏已久的纪念品,均由本村在外交部工作退休的乡贤廖金城先生无偿捐赠。藏书、藏品整整摆满了两个大厅,且布局恰当,文化气息尽显,无形中提升了该村的文化品位。

书院的建立和免费开放,给安丰村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大提高了村民的阅读兴趣。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安丰人的文化素养必然大为提高,劳动致富的思路和眼界必将更加开阔。

由于在武平逗留的时间有限,且走马观花,了解到的信息不过皮毛罢了。但武平的美是不容置疑的。她不愧为龙岩市首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城!

我欣赏武平,仅去了一次就让我心心念念。有生之年,我一定得再去武平,去千鹭湖吸氧,去梁野山度夏,去领略武平的风土人情,去寻找昔日的战友小聚,去安丰新文书院看望热心公益的金城先生。

(作者系福建长汀人,原石家庄陆军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闽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