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融 “码”上贷款

——我市探索数字金融新模式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记者 阙国豪

新年上班第一天,个体户黄先生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在e龙岩“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填写贷款有关事项,就通过龙岩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获得了8万元贷款。

在黄先生“一趟不用跑”,几乎不需要提交材料,即能实现贷款“秒批”的背后,是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强大的线上功能。自被确定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我市探索建设“e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普惠金融,实现“掌”上金融、“码”上贷款,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便利性、可得性。“e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成功对接贷款16223笔,授信额44.22亿元,平均每笔授信近30万元。

为推进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会同市大数据局、银保监分局等职能部门,依托“e龙岩”手机App,嵌入建设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撮合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两头信息,铺设小微贷款“快车道”。目前,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融资撮合、消保维权、金融司法等服务,平台接入全市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政府性担保公司、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上线各类金融产品447项。

“平台构建快速响应金融机构公共信用信息使用需求通道,归集市场、税务、水务、燃气、‘五险一金’、企业奖补(工信)、农业、发改‘红黑名单’等17个部门、44大类的实时公共信用数据,通过数字化精简信贷审批环节,有效破解融资授信因缺乏有效信息导致甄别任务大、耗时长问题。”龙岩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纯介绍说,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功能,用户省去提供各种书面证明材料的繁琐,金融机构运用实时大数据也可为用户精准“画像”,加速贷款审批。魏纯介绍说,现在用户只要扫描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码上贷”就能实现融资,有效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们加强了与省直部门、有关银行省分行的沟通对接,相继推出了多款‘秒批’贷款产品,极大压缩了贷款审批流程和时限。”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负责人余力介绍说。自该平台上线以来,不断创新模式,切实增强服务市场主体的“动力源”。2021年下半年来,与10家省级金融机构探索政务数据直连,先后投产上线了建设银行“智慧快贷”、兴业银行“兴闪贷”等“秒贷”产品。比如,建设银行“智慧快贷”上线后,经企业授权同意,平台可自动抓取企业纳税、“五险一金”、不动产登记等多维度实时信息,银行风控系统同步对客户“精准画像”,“秒算”授信额度并返回平台完成贷款审批流程。

“整个过程无须人工介入,无须提供任何纸质材料、实现信用类贷款授信‘秒批’、客户贷款‘一趟不用跑’。”余力如是说。至目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可提供5款政务数据直连产品,最大限度方便用户贷款。平台目前正在协调省银联公司引入个体工商户通过银联通道的支付流水数据,结合金融机构运用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数据“精准画像”,最大限度缩短信贷审批速度,有效破解个体工商户“贷款难”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贷款过程中的抵押登记问题,我市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不动产登记中心、大数据局等部门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动,通过平台与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银行信贷风控模型直连,探索建立抵押登记“云办理”模式,将不动产抵质押等金融场景“搬上”线上平台,用户通过平台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后,可直接前往银行网点办理,无须办理行政服务窗口线下流程,实现抵押类贷款“最多跑一趟”,有效破解抵押类信贷产品抵押手续繁杂、耗时长的问题。

“上个月20日,龙岩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线下服务平台对外开放。线下服务平台与线上服务平台将形成有机整体,可以全方位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效能将进一步释放,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魏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