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公安:

传承“林改”精神 护航绿色发展


□ 通讯员 张春波 阙云琦 肖彩珠

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诞生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这里绿水青山,人民安居乐业,“来武平·我氧你”的口号已成为武平的县域旅游品牌,而这些发展的背后有着武平县公安局的一份守护。

近年来,武平县公安局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警务理念,为武平县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10余项国字号荣誉和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等系列省级荣誉作出公安新贡献。同时,武平县公安局连续两届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山林警长,护航绿色发展

“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同年,武平公安在林改发源地万安镇捷文村成立龙岩市首个生态警务室,首创“山林警长”制,全力保护“青山绿水”。

“大家在生产生活的时候要多注意,如果遇到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的情况,要及时向我们公安机关举报。”12月7日,万安派出所民警来到捷文村,向村民宣传森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以及如何规范生产,切实履行好“山林警长”职责。

武平公安完善生态警务机制,创新建立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民生关切的各类涉案线索优先受理机制、执法联动衔接机制、案件挂牌督办机制,主动会同法院、检察院完善联席会议、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等制度,全方位护航绿色生态发展。

绿色警务,共筑平安边界

“在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我们镇连续多年被评为龙岩市‘平安乡镇’,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县前列,多个村居被评为龙岩市‘平安村居’。”12月17日,中赤镇党委书记傅晓晖在谈到警方的担当作为时肯定地表示。

今年8月4日,中赤育平村村民赖先生和邻省广福镇石峰村村民王先生因山林争议引发纠纷。中赤派出所接报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了解,两家多年来对邻近的一块竹林地存在争议,常年为此事争吵不休。随后,民警联合村干部组织双方进行到现场进行调解,经过连续三天的耐心细致地摆道理、讲法律,并对两家的竹林重新丈量,在界线处做好标记,这起长达10年的竹林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为加强闽粤赣“三省五县”区域协作,武平公安建立闽粤赣边界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跨区联动等绿色警务协作机制,快速处置、调解边界林地纠纷,常态化开展警务协作,重拳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筑牢共建共享共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守护闽粤赣区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健康发展。2017年以来,三地警方联合化解边界矛盾纠纷156起。

河道警长,守护碧水蓝天

2017年4月份,李某发伙同王某华等人租用仓库,改建五金电镀小作坊,李某发三人合股经营该作坊。运营期间,在没有防渗透措施的情况下通过渗坑排放污水。经县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废水中重金属镍超出30.15倍,属于严重污染环境。武平警方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侦查、研判、抓捕工作,成功破获全省首例环境污染案。

近年来,武平公安全面落实河道警长制,整合镇、村干部及辖区群众等社会资源,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对管辖河道沿线巡查,快速查处各类涉水违法犯罪案件。今年来,武平公安共开展河道整治7次、开展环境整治执法行动5场次,关闭非法焚烧垃圾场2个,制止3家非法采、洗砂场所,拆除、摧毁非法采、洗砂设备3台套,制止非法电鱼14人次,收缴电鱼设备1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