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山”探“蝶变”
□ 记者 郑秋生 通讯员 林建德 文/图
红顶灰墙、路院整洁,九龙溪清水潺潺穿村而过,油绿的梯田式茶园和郁郁葱葱的山头环村四周……
“我们村锚定以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民宿为基、农产销售为辅的发展路线,让乡亲们鼓起了腰包,并朝着乡村振兴奋力迈进!”军营村原村支书高求来自豪地告诉记者。
12月10—12日,由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摄影世界》杂志社、厦门市文联、厦门市同安区委宣传部及厦门市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的“重走初心路——全国部分主流媒体聚焦‘高山村’摄影采访活动”正式启动,2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一起来到了“高山村”,用镜头探访“高山村”的“蝶变”之路。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的军营、白交祠、淡溪、西坑四村是厦门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几个村落,统称“高山村”。其中军营村因明末清初郑成功曾在此驻军练兵而得名。
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两度到军营村、白交祠村访贫问苦,为高山乡村的发展方向作了明确的指示并提出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等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理念。
山路弯弯,见证乡村巨变。在两天的活动中,摄影记者运用当代最具传播优势的影像,陆续在四个村落重走初心之路,用第三只眼睛捕捉质朴动人的乡间美景,记录这里践行“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嘱托,展现“高山村”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美丽的风光,深入探究35年间,“高山村”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逐渐成长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