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福建新闻联播》播发

看,“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长汀人牢记嘱托,与百万亩荒山做斗争,将“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

斑头雁,有“高原精灵”之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最近,它们是首次在福建被记录到,地点就是长汀。

这样一个生物多样的长汀,却曾因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被称为“火焰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

2000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长汀大规模水土治理的大幕,就此拉开。

到2011年底,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从1985年的146.2万亩,降到47.69万亩。

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节点,2011年和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在采用精细化措施涵养水土的同时,长汀人通过改变种果树要除草的传统种植方式,避免新的水土流失。

20多年来,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3.82%降至6.7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1%。

长汀人民用成功实践总结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不仅在福建大地“开花结果”,也走出省外、走向世界。

今年10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