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别让人随意伤害


□张淑蓉

一天傍晚我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淇淇去隔壁小区的游乐设施玩,那里还真热闹,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滑梯和荡秋千。我也让淇淇排队去玩,可是发现荡秋千的地方被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女孩一直霸占着,大家排队也没用。淇淇等了好久都没轮到他,他就自己走上前去,结果小女孩很生气地把淇淇推开,说:“走开!这是我的!”淇淇被她一推就摔倒了,号啕大哭。小女孩却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霸占着秋千。坐在旁边聊天的估计是她的爷爷,无动于衷。见此情景,我连忙跑过去把淇淇扶起来,接着走过去对小女孩说:“你要向他道歉。”小女孩一听我说,也“委屈”地哭了起来,这时她的爷爷才走过来,凶巴巴地对我说:“小孩子懂什么,你叫她道歉干吗!你吓着她了,你才要向她道歉!”我理直气壮地告诉她的爷爷:一、他的孙女霸占着秋千;二、淇淇只是看她,她就把他推倒,这是她的不对,必须要向淇淇道歉;三、我没有凶她。她爷爷听了,灰溜溜地拉着孙女走开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个话题:“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第二个观点是尽量避免正面冲突;第三个观点是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第四个观点是打回去。

说实话,我不赞成第三个观点。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报道某个小学生因为经常被同桌用笔戳她的手臂,被同桌各种侮辱,导致神经衰弱,不敢上学,最后严重到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欺负她的那个学生家长是学校的一个老师,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对欺负的同学做出任何处理,听之任之,一直到这件事被媒体曝出,才对欺负的同学进行管教。

为什么这个被欺负的小学生会一直没有反抗?难道也不告诉家长?或许家长很小就给她灌输要懂得忍让,懂得吃亏,以至于这个孩子被伤害后不反抗,于是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这件华丽的袍子充满着时间的虱子,它们牢牢地抓着,怎么也甩不掉。

所以,请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当然也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没有人可以照顾你一生,但你要学会爱自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