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


□ 记者 傅长盛 罗姝 文/图

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近日,龙岩市农业学校杰出校友谢联辉、谢华安两位中科院院士应邀回母校讲座,给该校师生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此次活动是由龙岩农校、龙岩市科协、龙岩市发明与应用协会联合举办。

龙岩农校扎根闽西田野,建校79年来,培养了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2.3万余人,为闽西和全省农业发展做了重大贡献。谢联辉和谢华安院士就是龙岩农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毕业生。谢联辉院士创立了稻瘟免疫理论和植病生态调控新理念、新对策,系统研究了水稻病毒及其创新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充分肯定为“对世界植物病毒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此次讲座,他以《为学为教,三么四要》为题,从不忘三么、常思四要展开解说,“不忘三么”即作为教师(学生),始终不忘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常思四要”即要有担当、有诚心、有重心和有慎心。并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漳平稻瘟成灾、莆田秆锈成灾和沙县PV成灾等问题中的解决对策。他勉励农校师生,为人要诚信、友爱、敬业、热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力培养农业新型实用型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及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谢华安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创新“抗稻瘟病育种程序”等4项关键技术,育成我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及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50多个,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后应该以农学家为主的力量来种田,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农校是培养农学家的摇篮,一定要办好农业中高等教育,同学们要立志做一个矢志不渝的奋斗者,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华安院士的《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专题讲座开门见山。他从农业的重要性开始介绍,通过中国粮食生产概况和面临的问题,强调农业和粮食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分享中国水稻育种成就、杂交稻再生高产示范和技术路线科技创新等内容,让在场人员对杂交水稻的类型和再生稻的增产潜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讲座精彩纷呈,气氛热烈,让在场所有人员深受鼓舞,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将院士们的谆谆教诲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