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客家首府 齐心共创文明城
抓组织领导 促责任落实
10月20日,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带队深入金碧路、红星村、宝珠二路、水门新村等背街小巷走访调研,检查指导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导向,凝聚创城决胜的各方力量,形成人人参与的文明新风尚,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创城氛围。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长汀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全县人民多年来追求的共同目标。2021年是长汀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起始之年,奠基工作。为此,长汀县委、县政府把创城工作作为统领全局工作“总抓手”,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长汀县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抽调专人组建创城办,实行“每日一碰头,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每季一考评”制度。县委常委会每月一次专项听取创城工作汇报,研究当前创城推动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带队深入创建点位,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创城调研和督导,压实整改责任,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城工作中,长汀县相继制定了《长汀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长汀县2021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计划》以及实地考评标准,督查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确保任务清晰,指标明确。
围绕创城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及时传达全县创城动员会精神,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县创城办实行挂图作战,对已经完成项目和正在实施项目进行逐一标识。8月8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直单位挂钩联系创城责任区域制度》,持续压实县领导和县直部门的创城责任。
长汀县创城工作得到省、市委文明办的大力支持。省、市委文明办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考察督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市委文明办将长汀创城工作纳入全市“五城联创”全国文明城市大格局,市委文明办领导多次到长汀实地考察监督,并委派创建科来汀举办传承工作培训,为长汀创城夯实基础。
抓宣传引导 掀创城热潮
10月24日,长汀县委文明办联合县林业局在席稿坪路开展“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共创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行动。
加强媒体宣传引导,长汀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广播、电视、长汀新闻网、微长汀、长汀融媒体APP等媒介,播放创城公益广告,开设“创城进行时”专栏,开展创城工作解读、应知应会知识宣传、曝光负面典型等。今年以来,宣传报道达280多条次,图文广告播放500多条,滚动字幕3862条,在全县掀起了全面创城热潮。
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组织编撰《长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手册》,广泛散发《同创全国文明城市 共建幸福美好长汀——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坚决抵制“天价茶”、纠治不良酒风倡导文明健康生活等倡议书,倡导文明新风尚。开展先进人物造树活动,今年以来全县1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省道德模范,2人获评“福建好人”,4人获评市道德模范。应用公益广告、宣传栏、LED电子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创城宣传,累计张贴海报1216份,LED屏滚动播放标语2万多条/次,制作宣传栏300多个,分发宣传资料25000多份,提高了市民知晓率和社会参与度。
加强活动宣传引导,全县举办了100多场各类创城活动,造浓创城氛围,如举办“欢庆建党百年广场舞大赛”、“文明实践快乐奉献”全民行动启动仪式、长汀县首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晋江(长汀)工业园杯”男子篮球赛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开展了“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孝子、乡贤、诚信村民”评选等系列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文明从我做起,创城人人有责”等系列主题班会400多场。印发《长汀县“携手点亮文明之光,共创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方案》,全县共有八万多人(次)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县注册志愿者从去年10月25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6596人。
抓创城督查 包整改到位
10月份,长汀县创城办督查组对各创建点开展新一轮督查,并将发现的14个问题,发出第九期全国文明城市督查通报。
其中,督察通报背街小巷及有的村各种空中缆线凌乱不规整,乱拉乱设现象严重,引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县主要领导深入背街小巷走访调研,督导检查,县里专门成立长汀县“三线”交越和搭挂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从10月15日开始,对城市规划区8个社区9个村的“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交越和搭挂问题,采取“剪(剪除废弃线缆)、捆(套管捆扎固定)、摆(散线摆齐摆正)、查(同步开展管线安全风险排查)”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创城办5个工作组按照“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工作法,直奔18个乡(镇)300个村(社区),对创城工作中宣传氛围、实地督查、网申材料三个方面进行严督实查,特别是实地督查项目中的交通秩序、城乡环境、宾馆酒店、集贸市场、社区(小区)、背街小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及时发出整改通报,提出整改时限,列出整改清单,定期组织“回头看”,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求书面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截至10月24日,县创城办共发出督查通报9期,通报发现问题1008个(处),对整改差距大、整治不到位的2个单位进行了约谈,督促创城各项工作整改落实到位。
补民生短板 增强获得感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汀县路灯中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人民办实事,完善照明设施,全面检修城区景观灯、路灯,维护楼宇夜景53幢,更换路灯201套,修复景观绿地夜景18处,实现环东路、环中路主干道路灯高效能LED灯“全覆盖”,城区亮灯率达100%,让市民们在创城活动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创城工作中,长汀县坚持聚焦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改善城市形象,也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绿化提升,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组织实施了南屏山生态公园等9个公园和长汀二中与梅林大道交叉口等5个口袋公园以及“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等10条主城区和周边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建设。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了环北路片区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7个小区动工建设,完成投资约600万元。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完善道路设施,实施了乌石巷、江边市场入口路面修复等一批工程。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741万元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搬迁项目林转材料、环评等工作有序进行;城区管网建设项目(工业二路、三路段)已完工;腾飞一路等雨污水管道正在铺设,完成工程投资约3500万元;城南民居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已完成管网铺设14.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300万元。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80%。完善城市停车场建设,实施梅林智能停车场等一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200万元。完善城市旅游休闲设施,南屏山风景区旅游步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完善市场设施,改建梅林临时市场,实施县东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外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完善户外广告设施,新建灯箱公益广告42处,设置路灯灯杆公益广告150处。
抓环境整治 保创建实效
国庆以来,长汀县城市管理局组织开展户外广告标牌整治,为城区商铺门面整容,共计组织300余人次对腾飞二路、三路及福音医院周边的破旧、不规范广告进行拆除及周边乱堆放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已拆除5000余平方米,拆除治理堆放铁皮房6户,面积约200平方米,清理小广告140余处,拆除后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长汀县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年到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强化环境整治,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全县共计组织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攻坚战、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户外广告集中整治攻坚战、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攻坚战,推进垃圾分类、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等八大专项环境整治行动,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长汀县创城办下设5个工作组,对创城开展督查,各级各部门充分聚焦创城力量,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县城管部门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停车秩序等整治,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教育系统积极推进“携手点亮文明之光,共创文明城市”“小手拉大手”等系列主题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创城我有责,人人作贡献”的浓厚氛围;县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携手点亮文明之光”活动,传递着真情和温暖,号召市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积极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
抓特色创建 树文明新风
在创城工作中,长汀县围绕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味,注重特色品牌创建,擦亮红色、历史、客家、生态四张名片,长汀名城效应进一步彰显。
红色基因特色。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红色文化内涵,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组织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红色义工”“岩”讲家、红色旧址讲解员,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开展宣传宣讲,到目前已开展宣讲1620场,受众14万人次。组织红军后代、烈士后代、抗美援朝老战士开展宣讲,以他们对革命先辈的特殊感情,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地去教育和感召党员干部群众,截至目前,全县红军后代等宣讲团已开展各种宣讲1500余场,受众10.9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特色。开展革除殡葬婚嫁陋习等专项整治,鼓励礼金不超过5万元,随礼不超过300元,倡导“婚嫁从简、喜事简办”新风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不断规范婚嫁事宜操办行为。结合近年来发生在群众身边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印制了2万册《长汀县移风易俗宣传漫画系列》,发出纠治不良酒风、倡导健康生活倡议书,进一步规范了“神龙灯、闹春田”等民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客家美德”特色。召开“家风家训”座谈会,通过“道德讲堂”等方式,挖掘传承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每年开展“闹春田”“游刻纸龙灯”“走古事”“打菩萨”等具有长汀特色的客家民俗活动。开展“悦读汀州”全民阅读活动,延续汀州千年崇文重教美德,开展最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现代文明家风。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陈天长、谢海龙、傅睿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