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统筹“五大”振兴,立足特色发展 推进闽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 杨玉凤
闽西革命老区,是一块有厚度、有温度、有亮度的“红土地”,是全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儿女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对党的忠诚。今天,我们追寻闽西儿女的革命足迹,依然可以感触到当年闽西“分田分地真忙”的革命热度,依然可以感触到红土地上鱼水情深的军民融合温度,依然可以感触到十万闽西革命儿女构成的“铜墙铁壁”厚度,依然可以感触到“第一等工作”的亮度!
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牵挂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精神,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进一步指出:“加快老区苏区发展,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是我们一以贯之做好龙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制胜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闽西老区应该在乡村振兴中统筹“五大”振兴,立足特色发展,在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岩篇章中再放异彩!
一、以文化振兴为灵魂,留住乡愁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和人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但是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振兴。红色是闽西革命老区的底色,闽西儿女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长征精神照亮了闽西儿女前进的方向;千百年来始终得以传承弘扬的客家文化精神始终滋润着闽西儿女的心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逐渐形成的绿色文化更加坚定了闽西儿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闽西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山水林田湖路村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把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对革命精神的传承统一起来,把对风俗、民俗的传承保护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统一起来,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结合起来,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留住乡愁。
二、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富裕农民
过去的五年,闽西革命老区广大农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融合闽西客家、生态特色文化,在产业振兴中初步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弘扬传承、绿色发展转型的融合共赢发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今后乡村振兴计划中,我们要始终把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充分利用古田成为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圣地、“长汀经验”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典型案例、武平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龙岩互联网军团强势崛起等多方位和多角度的优势,统筹规划,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个核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态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先行区,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农民富裕起来。
三、以组织振兴为统领,聚力治理
基层组织的优势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今天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的一大亮点。乡村的组织振兴要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探索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一是从提高治理效能的角度激发“能治”活力源,激发老区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无论发展什么产业都要密切联系老百姓,在新一轮农村的改革中,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激发老百姓的热情,吸引他们参与、深入其中。二是从治理制度建设角度构筑法治共同体,尤其要把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三是从发挥现代科技龙头的角度创建“智治”新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为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工具,要从“智治”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到“智治”应用体系的推广,再到“智治”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全方位提升乡村“智治”水平。
四、以人才振兴为支撑,科技兴农
人才是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使他们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能,积极发展种植大户,发挥农村能人的引领作用,带领农民致富;三是要大力培养年轻人,吸引外出创业的年轻人回村,让他们成为村干部的后备力量,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多策并举,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五、以生态振兴为依托,美化生活
龙岩拥有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而这个绿色银行主要都分布在乡村,要实现闽西老区乡村振兴,就要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把生态龙岩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生态振兴中,从宏观角度而言,要不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争创世界地质公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建设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创建国家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拓展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从微观产品角度而言,需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不断提升龙岩生态农业产品品牌优势,让龙岩的绿色产品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诸如长汀河田鸡、武平象洞鸡、武平百香果、连城的白鹜鸭、上杭的槐猪等等。要加快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新起点、新征程,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不懈奋斗创造,在龙岩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聚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作者系龙岩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