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夫妇新泉扩红记事


□ 李贞刚

1930年5月的一天,连城新泉望云草室门前的广场上,紧锣密鼓了一阵子,优美动听的山歌,含蓄逗趣的快板书、三句半……伴随着琴声、笛声、琵琶声和竹板的敲击声,在农舍、田间缭绕。这是红100团的宣传队在做扩红宣传。

人们跑出家门,走出田间,携儿带女,呼喊着向望云草室走去。

望云草室门前的人越聚越多,简直跟赶庙会看大戏的人一样,前头的背抵着后边人,中间的提肩仰脖,后头的踮起脚尖。情随神往,人们一会儿鸦雀无声,一会儿前躬后仰,捧腹大笑。

男女声小合唱《十劝妹十应郎》刚结束,4个宣传队员就手持镲钹鼓锣,跳蹦着上了场,说起三句半《共产党的好处》,一位老翁伸出的手臂,拉了一把身旁还在吆喝的后生,“伢子,别闹啦。”伢子探了一下舌头,停住拍手和呼叫,忙朝台子中间看,宣传队员一人一句已经开台:

闽西十一县,不信别人骗,

单信共产党,普遍。——咚咚锵咚咚锵

穷人无所望,拥护共产党,

分谷又分田,快爽。——咚咚锵咚咚锵

烧毁县衙门,烧监又拆城,

谁人的力量,红军。——咚咚锵咚咚锵

苏维埃政权,建立各乡间,

无压迫阶级,自然。——咚咚锵咚咚锵

不要税和捐,商家好赚钱,

冇愁又冇急,神仙。——咚咚锵咚咚锵

好处讲唔清,大家爱认真,

共产成功日,太平。——咚咚锵咚咚锵

《共产党的好处》刚演完,宣传员还不及退场,观众席上不知是谁喊了句:“欢迎程队长唱山歌!”

一呼百应,掌声雷动,呼声震天。

程队长就是郑荣秀,她的闽西山歌唱得婉转动听,许多崇拜她的伢子都叫她“歌仙”。听得观众吆喝,她挺着个大肚子姗姗走上场。郑荣秀恭敬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甜甜地说:“我唱的第一首歌是《我有山歌一排排》。”

“好听好听。”观众齐刷刷地呼叫。

郑荣秀朝左侧点点头,琴声奏起,随着伴奏她放声高唱:

我有山歌一排排,

好比子弹打过来;

子弹打中阿哥心,

阿哥要医请过来。

“好哇!”伢子们叫好,郑荣秀又一连唱了两首,超额完成了任务,谢幕退场。老人和伢子们觉得不解渴,欢呼着要她再唱一支,男女声小合唱的演员都跑上了场,宁是用掌声给“轰”了回去。红军家属姜大娘拄着棍子,颤颤悠悠走到台后,拉了一把郑荣秀宽松的衣襟,央求说:“荣秀,大娘知道你快生崽喽,难为你,再唱几句吧。”

“大娘,”郑荣秀理了理头上的短发,“你想听什么?”

“什么都成。”

郑荣秀又来到台前,鼎沸的人声顿时平静下来,一个个竖起耳朵,生怕落听了。“谢谢乡亲,谢谢父老兄弟姐妹们,我再唱两段《十劝亲郎革命歌》。”说罢,琴声响起,她那甜润的歌喉唱出了优美的曲子。

人们正听得上瘾,两段歌词唱完了,“不行,太短,要唱完。”

顿时,掌声、喊声有节奏地融合在一起,“啪啪啪”可整齐啦!

此时,陪同罗明、张鼎丞外出检查工作归来的韩伟,一进新泉街道就来到望云草室看演出,观众中许多人都认识韩伟,也知道韩伟是郑荣秀的老公,于是几个爱起哄的伢子便打着口哨,喊“韩团长来了,请韩团长拉琴郑队长唱。”

“好哇!”观众们拍手响应。

“不行,要他俩对唱。”几个伢子起哄。

“得唱《莫念家》。”一中年汉子点出歌名。

“啪啪啪”,人们拍手。

“韩团长,怎么样?来一段吧,盛情难却。”罗明笑着说。

“老罗,韩团长尚可,郑荣秀同志可受不了喽,她这——”张鼎丞的双手在肚子上划了一个弧。

“噢——我明白了,那就让韩团长一个人唱吧。”

韩伟走到台前,人们一看他出场了,不容他说话,便吆喝:“郑队长快出来,郑队长快出来!……”

“郑荣秀同志她,”韩伟不好意思地吭了几下,说:“她身子太重,让我一个人唱吧。”

“不行,要夫妻对唱。”中年汉子道。

“对,要夫妻对唱。”观众们的掌声又响起来。

郑荣秀看到观众如此热情,很是激动,她顾不得许多,缓缓上前,站在韩伟面前,轻声说:“唱吧。”

韩伟伸出双臂挥动了几下,说:“谢谢乡亲们,我和郑荣秀同志满足大家的要求。”说罢,他从宣传队员手中接过一把二胡,坐在板凳上,“吱吱”调弦定音,然后冲郑荣秀一点头,示意开始。

郑荣秀便扭动着笨拙的腰肢,又甜又脆,含情脉脉的山歌脱口而出:

一劝哥,莫念家,

哥当红军妹当家,

穿起军衣扛枪炮,

放下锄头和犁耙。

韩伟一面拉着胡琴一面冲郑荣秀探着身子合唱:

一应妹,有分明,

放下犁耙就起身,

拿起刺刀和枪炮,

努力向前杀敌人。

……

郑荣秀和韩伟一唱一和,时而郑荣秀扭动着身子来到韩伟跟前,像拉家常拟地数说着,句句动情。韩伟一面拉琴,一面晃动着身子探头冲郑荣秀唱。两个人的表演,惟妙惟肖,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泉扩红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新泉一带的群众迅速掀起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