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只是城市文明建设一小步


在斑马线上,汽车必须让行人先过,弱势一方拥有优先路权,这是所有文明国家的通例。但现阶段,一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的行为比较普遍,在斑马线前乃至斑马线上与行人争道抢行的问题突出。

“斑马线”是安全线,也是文明线。从通行效率上来讲,礼让斑马线所做的改变并不大,但从心理的层面来说却大有好处。一方面行人感受到了被尊重与被珍视,另一方面,司机也慢慢养成了平和开车的心态。斑马线前一脚刹车,传递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与道德文明;一个通行手势,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品质生活与幸福和谐。

一定意义上,现代文明就是城市文明,这尤其体现在硬件方面,比如汽车数量的增多,肯定是物质文明进步的表现和结果。但是,硬件设置的出现或置放,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相比改变或养成人的习惯,要容易得多,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点,文明进程越深入,就越是会显露出来。

我们不妨看看四周,这两年北京马路上的膀爷儿少了。这也源自观念的转变,膀爷所对应的不再是“许褚裸衣斗马超”的勇猛无畏,而是粗鄙不雅,更是对市容市貌的玷污。民俗不等于低俗,传统更不等于落后。把为文明所不容的东西一股脑归入民俗、传统、习俗,是自寻放任的理由,也戕害了民俗、传统和习俗。

追求美好生活方式,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就是高雅格调和高贵气度,彬彬有礼,仪态大方,穿着得体,雍容从容,这是幸福生活的必有部分。反之,举止畏缩,行为粗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则硬件再好,也难言幸福。汽车礼让行人就是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小步。

设立美好生活的目标,这才是文明社会。文明社会不仅是添点硬件家什的事,还有人的内里到外在的更新。其中人的内里的改变以及外显行为的改变尤其难,但文明的进步怎么会信手拈来呢。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