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秋节更有节味
□ 蔡庆阳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在历史传承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诸多节日习俗。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节日习俗氛围依旧浓厚,但是不少人还是感觉到了节日的无味。
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时下人们对中秋节的意识有所淡化,究其原因,就在于在现代文明的冲刷下,附着在传统节日上的诸多文化意蕴、精神价值、理想色彩在一些人心中逐渐褪去,让固有的仪式简化了,心中的敬畏消退了。那么,如何才能让中秋节更有节味呢?
随着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是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挖掘中秋节潜力,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各地政府和商家打造适应人民精神需求的节日习俗。近年来,在消费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品质,表现在消费上就是由过去只买省钱的,到买有用的,再到现在买好用的转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商家积极打造浓厚的中秋节日氛围,推出一系列节日活动和优惠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节日期间,亲戚朋友走动得比较多,买些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商家可根据这一特点,不妨推出节日礼包,吸引消费。
青年作为消费者的主力军,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中秋节现在来看固然是欢乐愉悦的节日,但是追根溯源,无论是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都留有鲜明的历史痕迹,青少年在过中秋佳节的时候,决不能只漂浮在欢乐的表面,要积极弘扬节日文化,参与节日活动。作为商家要根据年轻人的消费喜好和特点,积极在中秋产品类别、包装、口味上创新丰富产品品类,用短视频、直播、抖音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产品特色、节日习俗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增加节日消费。
只有充分挖掘中秋节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中秋节才能最大限度汲取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